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院士刘文清:用环境光学造福社会

    作者:佚名 来源:民进中央网站 时间:2014-01-08 20:22 阅读:2174 [投稿]
    早在十年前就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将目光瞄准了空气质量监测,并把光谱学成功应用于环境监测,形成了环境光学监测技术新领域。他就是中科学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刘文清。

    积极寻找科研成果转化的途径

    2013年12月4日至6日,南方出现了大面积雾霾天气,安徽省应急办快速响应,关闭了多条高速,有效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事故。他们赖以做出快速决策的关键,正是由安光所环境光学中心研制的能见度仪。在安徽全境310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上,每15公里就有一台这种仪器,防雾、防结冰,对雾霾天气预警、启动气候应急预案、减少交通事故发生起了很大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利用大气光学的学科基础,发展环境光学方面的成果应用,这是刘文清当初的理想。如今这一理想已经变成了现实,安光所的众多科研成果都已实现了实际应用,有的已经初步实现了产业化,能见度仪只是其中之一。

    以前,我国的常规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测仪器几乎是空白,在刘文清带领团队成功地研制出“城市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并与企业合作生产后,其产品价格低于国外进口产品的50%。目前,该系统累计在全国25个省市区安装了400余套,占据全国同类产品约2/3的市场份额。

    安光所自主研发的“机动车尾气遥测车”、“城市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烟气排放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臭氧和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等系列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某些技术和仪器达到和超过了国际水平,大大推动了仪器设备的产业化和国产化,累计为国家节约外汇几十亿元。

    当钳工那五年,使刘文清更懂得什么是企业,什么是商品:“企业最好买只鸡回去就能下蛋,不能拿那些还不成熟的科技成果卖给他们,实验室的科技成果是一回事,市场上的产品是另一回事,我们要积极寻找成果转化的途径。”

    安光所为此不断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2001年以来,先后以技术入股等形式,与“安徽蓝盾光电子”、“河北先河”、“杭州聚光”、“武汉天虹”、“湖南力合”、“安徽宝龙”等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市场的需求又极大带动了科研的发展和创新。

    多年致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安光所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刘文清认为,走产学研结合的产业化道路,一定要注重双方的优势互补,“只有通过与企业的长期战略合作,才能实现技术转移和转化” 。

    作为从事环境光学的科学家,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刘文清的另一个身份:中国 民 主促进会会员。他不但是科学岛(即董铺岛)上的第一位民进会员,还一手组建了科学岛民进科学院支部,带领支部会员们投身科研创新,为党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担任安徽省政府参事期间,他也受到了安徽省政府的通报表彰。

    尽管我国环境光学监测技术总体上发展较快,但在刘文清眼中,面临的态势仍十分严峻:环境光学监测技术自主创新不够,发展国家先进环境技术产业缺乏工程化的科技成果,支撑国家环境监测的技术体系、标准和方法亟待完善。

    “国家的环境光学发展对安光所寄托了重任和希望,我和我的团队需要做好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说这话时,刘文清想到的依然是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