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全彩LED装饰照明系统及应用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1-10-22 23:24 阅读:2146 [投稿]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现和应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发光效率也超过了白炽灯,随着LED亮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超高亮度的LED的出现,使得其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宽,从 ..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现和应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发光效率也超过了白炽灯,随着LED亮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超高亮度的LED的出现,使得其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宽,从传统的用作仪表信号指示,发展到广泛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汽车灯、室内外装饰照明、手机背光源、显示屏等领域 ,并正向通用照明领域深入。作为半导体照明领域的一部分,城市景观照明及室内外装饰照明的霓虹灯具必将逐步被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可靠性高及可实现全彩变化的LED灯具所取代。目前,在装饰照明领域中用LED制作的各类灯具由正被逐步推广,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单独形成一种产业。
    二、全彩LED装饰照明系统构架
    一个大型的广场、舞台、标志性建筑物或大型室内全彩LED装饰照明系统一般是由一台微型计算机集中控制,通过微型计算机将控制信号传递给多个全彩LED装饰照明标准子系统(一个标准子系统由单片机控制/驱动模块及多只全彩LED灯具组成),通过子系统单片机的控制/驱动模块驱动各组LED灯具。通过在微型计算机上用软件进行不同的设定,就可以使整个装饰照明系统达到所预期的灯光效果或显示不同的文字或图案。大型全彩LED装饰照明系统结构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
    1、标准子系统的结构
    一个标准的全彩LED装饰照明子系统的构架如图1中虚线框所示。它是由标准的控制/驱动模块与其所驱动的多只可实现全彩变化的LED灯具组成,其既可单独作为一个小型的装饰照明系统,用于小型的装饰照明场所,也可用多个标准子系统组合并通过中央控制器的控制,组成适用于不同场所、显示预期图形或文字并可实现全彩变化的大型装饰照明光源系统。全彩LED装饰照明标准子系统的结构框图如下图2所示。
    由此可见,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CPU控制模块
    主要由CPU微处理器、与上位机的标准通信接口、与显示驱动模块的标准通信接口及环境光强检测模块组成一个标准的控制模块硬件结构,通过编制不同的软件,即可用于不同的场所。
    CPU微处理器:可采用51系列单片机作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既可通过标准通信接口与上位机相连,接收并处理上位机所发送的控制信号与数据,也可利用本微控制器内所贮存的控制程序与数据,通过数据输出线向LED灯具驱动模块发送控制信号及数据。
    环境光强检测模块:该模块主要将检测到的环境光强的数据传输给微控制器,微控制根据环境光强的不同,自动调节灯具的发光强度。
    与上位机(微型计算机)及与显示驱动模块的接口:可采用标准的RS232、RS422AK或RS485通信接口。
    (2)显示驱动模块
    显示驱动模块组是由多只结构相同的标准LED全彩灯具驱动模块组成,每一个标准驱动模块驱动一只全彩LED灯具。根据子系统不同的使用场合所需LED灯具的数量来确定所需的驱动模块的数量。每一个标准驱动模块通过标准接口接收微控制器所发送的控制信号及R/G/B色彩变化信号,经处理后通过标准接口(可做成标准的四芯接口,包括三根G/G/B驱动线及一根公共电源线)驱动全彩LED灯具显示设定的状态和颜色。
    (3)AC/DC电源转换模块
    主要为整个控制子系统提供工作电源及为驱动多只全彩LED灯具提供工作电源。该模块可以像开关电源一样做成不同功率大小的标准模块。该模块需有较高的电源转换效率,以确保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4)由R/G/B三基色LED组成的可实现全彩变化的LED灯具。
    每一只全彩LED灯具通过标准接口及连接线与驱动模块相连。LED灯具由若干组发光单元构成,每个发光单元包含有一只红色LED、一绿色LED、一只蓝色 LED,通过对发光单元合理进行排布,就可实现全彩变化。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可选择不同数量及不同结构的LED灯具。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