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复印机的光学扫描系统介绍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1-10-11 00:01 阅读:4062 [投稿]
    复印机是常用办公设备,它集光学技术、静电成像技术、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于一体,结构原理比较复杂。光学系统是静电复印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通过各个光学元件,对原稿进行曝光,从而形成光像,并把光像传输 ..
      平面反光镜是利用光的反光特性而制成的光学元件。在静电复印机中,一般都采用外反射式平面反光镜,它是在平板玻璃表面,用真空蒸镀法镀上一层银、铝或铬等反光物质制成的,平板玻璃在这里对反射膜只起到支撑体的作用。平面反光镜在光学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用曲折光路来改变光束的前进方向和传输光像。由于平面反光镜所生成的像和物上下不颠倒,但左右却调换了,所以当要求复印的像和物完全相同时,就需要采用偶数块平面反光镜。因此在间接式静电复印机的光学系统中,平面反光镜的数量是偶数。平面反光镜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对在感光鼓上形成的图像质量影响很大。
      为了进一步提高平面反光镜的反射能力,通常还在反光面涂层上交替蒸镀低折射率物质和高折射率物质,形成增反膜以提高入射光的反射率,并增镀二氧化硅等材料以形成镜面保护膜。在使用中,平面反光镜的反射面应朝向光路。如果装反了,成像将会发生变形或重影。
    (3)成像镜头
      镜头是光学静电成像系统的重要部分。它是将由原稿反射回来的光线按一定比例会聚,然后再经反光镜投射到感光鼓上,以获得适当的静电潜像。
      成像镜头的成像亮度是中间亮,边缘弱,光轴外的照度从中心到边缘逐渐衰减。镜头的前焦距和后焦距相等,且固定不变。物距和像距可以根据缩放倍率的需要而改变。当物距和像距相等时,可获得对原稿1:1的像,并且当物距等于2倍像距时,成像最清晰;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可获得原稿放大的像;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可获得原稿缩小的像。在静电复印机中,之所以采用两个或更多镜片按一定要求组合而成的镜组结构,是为了提高成像质量和控制透镜在成像中各参数的变化。镜组结构一般比较复杂,各镜片间距离精度要求很高,它们对成像的质量影响较大。
      焦距、相对孔径和视场角是镜头的主要参数。常用的镜头焦距系列为:105、150、180、210、 250、280、300、350、400、450、500、600、700、900几种。焦距的单位为毫米(mm)。焦距越长,镜头的物距和象距也相应的越长(即原稿到镜头和镜头到感光鼓的光线传播距离也越长)。相对孔径即镜头孔径与焦距之比,通常用“F”数来标度。F数系列为3.5、4、4.5、5.6、 6.3、8和11等。F数的数值越大,则相对孔径越小(同照相机镜头的光圈选择相类似)。视场角也就是镜头能够获得清晰物像的视角范围。通常视场角在45°~70°之间为常角,80°以上为广角,45°以下为长焦距物镜。
    3.其它部件  在静电复印机的光学系统中,除了以上主要的光学部件外,一般都还安装有滤色镜和冷却风扇等。
    1.滤色镜
      静电复印机使用的感光鼓因其光谱响应特性的差异,对颜色的感色性是各不相同的。虽然在静电复印机中尽量使用了与感光鼓的光谱特性相匹配的曝光光源,但总不能达到全色的光谱响应,始终存在对某种特定的颜色感色性差的问题。这样,就有必要进行补色以达到全色的光谱响应。滤色镜就是对感光鼓感色性差进行补色的器件。它一般采用颜色玻璃滤色和多层干涉膜滤色等方法。其具体应用如下:
    (1)光源预先滤色,即在曝光光源前面加装滤色镜预先进行滤色。
    (2)镜头滤色膜滤色,即在镜头的某一面上加多层干涉膜或滤色镜进行滤色。
    (3)在反光镜的反射面上镀一层感光鼓所需补色的特定颜色的涂层,使反光镜能反射这种特定的光谱,即具有特定的光谱特性,以达到滤色的目的。
    2.冷却风扇
      静电复印机采用的卤素灯,虽然亮度强,光效高,但这种灯管释放出的热量很大,易产生高温使原稿台玻璃炸裂或使机内温度升高,影响感光鼓的物理特性。因此须加装风扇进行散热冷却。冷却风扇在静电复印机的每个复印周期转动,将机外的冷风送至光学腔内,然后从顶盖或侧盖将光学腔内的热空气排出。
    (三)扫描系统的控制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