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激光加工中激光束能量分布分析与监测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1-09-27 13:31 阅读:1337 [投稿]
    钢铁、合金钢和其它材料的切割、焊接和打标,过去一直采用接触式加工技术。高功率(平均功率1kW以上)CO2激光器结构设计的最新进展,节约了这些激光器的购买和使用成本。因此,高功率CO2 激光器在许多原来专门留给其 ..
    钢铁、合金钢和其它材料的切割、焊接和打标,过去一直采用接触式加工技术。高功率(平均功率1kW以上)CO2激光器结构设计的最新进展,节约了这些激光器的购买和使用成本。因此,高功率CO2 激光器在许多原来专门留给其它技术完成的生产过程中获得了认可。激光焊接与切割提供非接触式加工所具有的优势使之成为可能,例如,激光焊接可以采用遥控焊接头进行大面积处理。同接触式加工相比,激光加工在工件上产生的热影响区(HAZ)小得多,这减少了被加工材料的尺寸问题,有助于精密零件制造。只要光束稳定并聚焦在工件上,激光加工相对非激光加工来说就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激光加工过程首先是一个热变化过程,激光器发出的能量聚焦于很小的靶区,并将热量传递给被加工的材料,难怪许多加工过程高度依赖于材料所能吸收的能量。加工过程的效率往往是辐照度的平方或立方的函数。因而可以断定,工件上的焦斑总能量和能量空间分布是加工过程的成功关键,而且对激光束空间能量分布形状的变形是非常敏感的。许多CO2激光器不仅仅输出单横模光束,因此光束模式的质量非常重要。
    在激光焊接中,必须完全地保持零件之间的间隙调整,这就需要把激光束的能量始终对准相同的靶区而不发生焦斑漂移。如果进行高速焊接,不良光束结构可以引起焊缝不良的问题。在激光切割中,光束的质量和聚焦能力对切口本身的质量非常关键。质量低劣的光束可以造成零件报废或返修而增加成本。尽管有这些局限性,激光加工依然具有许多优势,足以成为未来材料加工的主流技术。
    空间光束能量分布分析是一种测量方法,它把构成光束的所有变量合成为一目了然的图象。这个方法适用于一切激光器,而不仅仅是CO2 激光器。CO2激光器最常用的光束能量分布分析方法是丙烯酸模式烧蚀法。这个方法把未聚焦的光束引向一个丙烯酸靶块,光束能量使丙烯酸材料气化蒸发,而且焦斑轮廓与光束本身的空间能量分布成正比。材料气化形成的轮廓描述了激光束在照射丙烯酸靶块过程中(一般持续若干秒)的空间能量分布。
    尽管这个方法已广为应用,但是精度和重复精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者的技巧,还在车间里产生大量的易燃有毒蒸气,必须抽吸出去。而且,采用这个方法无法测量激光束在光路上的瞬时反应,例如可能掩盖了过程最开始时的变化。总之,模式烧蚀法最多只能算是近似描述激光光束的性能。
    在过去10年中开发出了一些效果各异的半电子诊断法,其中大多数方法试图对未聚焦的光束取样,也就是将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光束引向某种传感器,以此获得主光束的空间能量分布图。就高功率激光应用而论,取样不是采用细小空心管上的微米级小孔,就是采用细金属丝末端的小反射镜,将一小部分原始光束引向一个热电式单元素传感器,然后由这个传感器把吸收的能量转换为比例电信号。
    然而,为了对整个光束取样,小孔或放射镜必须反复地通过光束,才能使整个光束再现为一个复合图象。这样生成的图象是对光束进行分时扫描的累加结果。扫描时间2~10秒,因仪器而异。该方法避免了有毒 气体,但是和丙烯酸模式烧蚀法一样,也无法提供任何有关激光束瞬时响应的信息。可能存在的一个缺点是:由于取样器件穿过光束,因此无法肯定地判断这种测量方法本身是否影响光束的质量。
    要使电子式光束能量分布测量系统比传统方法优越,它必须能够对光束进行实时分析,这样,最终用户可以随时调谐或调整光束而不必坐等测量仪器作出响应。该系统必须非常牢靠,能在产生粉尘和烟气的生产环境下经受每天的严峻考验。该系统必须能够迅速安装就位,或者永久性地固定在光路上,而且容易操作,即便是不熟练的技工使用,也能提供传统方法提供不了的详细的量化信息。最后,该系统不能以任何形式干扰主光束,否则就会把一些假象引入分析过程。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