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2018-12-19 22:20日本研发出不使用光的新型“激光” [科技动态]
         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山本喜久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电子空穴之间相互吸引争夺的“激发粒子”代替光波,通过粒子的作用激发产生“激光”。
    2018-12-18 17:42如何制造超强超短激光脉冲? [科技动态]
         穆卢和斯特里克兰所做的是开发一种方法来提高脉冲激光的强度和减少脉冲的持续时间。
    2018-12-18 17:31我国科学家提出单向量子声子激光技术方案 [科技动态]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景辉,提出了一种单向量子声子激光技术,既能实现信号高保真度的定向放大,又可明显抑制反向噪声对芯片功能的干扰或损害。
    2018-12-18 08:24基于变换光学原理的新型集成光子器件 [科技动态]
         合作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基于变换光学物理原理来设计通用型集成多模光交叉连接器。利用麦克斯韦鱼眼棱镜结构独特的无像差成像特性,沿鱼眼圆周边界排布多路交叉的输入和输出波导,构成多模交叉连接器。
    2018-12-17 23:13大连化物所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发光动力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科技动态]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韩克利团队在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发光动力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设计了一组具有直接带隙的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其在紫光范围内的发光量子产率接近于含铅钙钛矿。
    2018-12-17 12:57中科院化学所在可穿戴钙钛矿太阳能电源研究中取得进展 [科技动态]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宋延林课题组科研人员近年来在印刷制备钙钛矿晶体及电池器件方面开展了研究。
    2018-12-17 11:33麻省理工新设计的激光器有助于CubeSat卫星传输大量数据 [科技动态]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团队正在研究一种新的瞄准系统,该系统将允许CubeSat使用激光与地球进行高带宽通信。
    2018-12-13 17:03美国研制出迄今最小三维晶体管 尺寸仅2.5纳米 [科技动态]
         美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的三维晶体管,尺寸不到当今最小商业晶体管的一半。他们为此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微加工技术,可以逐个原子地修改半导体材料。
    2018-12-13 16:35上海交大研制出全球首个轨道角动量波导光子芯片 [科技动态]
         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研制出了全球首个轨道角动量(OAM)波导光子芯片。这是首次在光芯片内制备出可携带光子OAM自由度的光波导,并实现光子OAM在波导内高效和高保真地传输。
    2018-12-13 16:33麻省理工开发出“三明治”太阳能蒸馏水设备 [科技动态]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结构类似“三明治”的太阳能蒸馏水设备,可方便高效地用于净水、消毒和海水淡化。
    2018-12-13 12:56物理学家利用等离子体镜效应产生高强度的阿秒光脉冲 [科技动态]
         来自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慕尼黑大学和瑞典于默奥大学的物理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详细描述了这种等离子体镜效应,并利用它来产生孤立的高强度阿秒闪光。
    2018-12-12 22:08中科院化学所在有机场效应光电功能集成器件方面取得新进展 [科技动态]
         近年来围绕高性能分子材料设计合成、分子聚集态结构调控、器件结构优化和界面调控等方面开展了长期研究工作,发展了系列高迁移率分子材料体系,实现了高质量有机高分子晶体聚集态的制备,获得了高性能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的构筑。
    2018-12-12 16:25我国研究人员在等离子体研究中获进展 [科技动态]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四川大学开展联合研究,发现在大气常压环境中磁场有效约束离子传播特性,并基于此研发出一种大气常压高效痕量检测磁约束微型质谱离子源。
    2018-12-11 11:44浙江大学提出三维光学超分辨成像新方法 [科技动态]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旭教授和匡翠方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光学成像技术——多角度干涉显微镜,实现了对生物体内活细胞的多色、长时程、高速和三维超分辨成像,为微管、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膜等亚细胞器的生物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
    2018-12-10 15:20麻省理工成功开发微加工技术 将3D晶体管工艺缩小至2.5nm [科技动态]
         麻省理工学院和科罗拉多大学的工程师成功研发出新的微加工技术,可用于生产有史以来最小的3D晶体管,尺寸是目前主流商用产品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