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创业生死坎:科研成果难转化 缺乏经营经验
在成为国科嘉和基金的合伙人之前,我曾做过工程师、职业经理人,还有过一段创业史。1998年,我在中关村创立了一家小型IT公司,自己做首席销售还身兼主要技术负责人。为了控制成本,甚至自己兼任出纳。与现在相比,我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中国的商业环境整体活力倍增,可以说当下是有史以来对创业者最友好的时代。 ![]() 科研成果转化风口 对比我创业的90年代,如今中国的资本市场也逐渐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创业企业的整个融资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善,这一点从私募股权基金从几百家到现在的数万家就能感受到。近几年政府在创业政策上更是不遗余力地给予各种支持。中国经过了20多年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与国际紧密接轨,具备全球视野的商业经营人才涌现;同时中国也在与国际博弈和合作中培养了一大批走在前沿的科技人才,科技人才+经营人才的高手组合,是创业黄金战队的首选。 科研成果转化一直是中科院的工作重点。如何通过一个平台来嫁接中科院技术人才,将社会上资金优势与中科院的人才优势通过平台实现优势资源配置互补,这是中科院2010年成立国科嘉和基金的初衷。基于此,我们创立国科嘉和的愿景就是“做最懂科技创业人的创投基金”,我们一直有比较强的使命感。 谈到科技人才创业,首先要感谢政策红利。在科技领域,国家近年正加大引导力度,尤其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出台了不少鼓励政策,允许科技人员保留身份待遇创业。已经有一批科技人员创业成功,做出了独角兽企业。但从这些年国科嘉和的投资观察来看,科研人员创业不成功的比例比成功的比例要大。 缺乏企业经营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