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实现电泵单分子单光子发射及其单光子源陈列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董振超研究小组,通过发展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相结合的单光子检测技术和分子光电特性调控手段,首次清晰地展示了空间位置和形貌确定的单个分子在电激励下的单光子发射行为及其单光子源阵列。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单光子源研究是量子信息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清晰可控的高密度单光子源阵列更是构建量子芯片器件和量子网络的关键。在众多的单量子发光体(包括半导体量子点、原子、分子、色心等)中,单分子体系由于其发光频率易于调控、谱线较窄、且发光行为具有高度的均一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另一方面,电泵单光子源还在纳米光电集成和相关量子器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是,单分子体系的电泵单光子源研究,受到实验技术和荧光淬灭效应的制约,难以实现从空间位置和形貌确定的单个分子产生强而稳定的单分子电致发光信号。因此,基于单个孤立分子的电泵单光子发射行为未能得到清晰明确的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