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级技工占工人比例徘徊在5% 西方平均40%

发布:cyqdesign 2017-03-10 15:42 阅读:5812
据中新社3月9日报道,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3月9日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守镇在大会发言时指出,要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已是当务之急。 QB7<$Bp  
|[ge ,MO:  
'"&?u8u)  
中国高级技工占工人比例徘徊在5%(光行天下配图)
b#F3,T__`Y  
长期以来,中国的高级技工缺口很大,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50%。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5%。正值两会,不少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呼吁,当务之急要为大国培养更多“工匠”。 ?$?Ni)Z  
3 f3?%9  
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言时,李守镇说,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50%。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5%,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 Ez )Go6Q  
g!8-yri  
他表示,由于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中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当于美国的7.4%。以2015年为例,中国单位劳动产出7318美元,世界平均水平是18487美元,而美国是98990美元。 A 6d+RAx  
e :#\Oh  
“简单地说,1个美国人创造的财富,相当于我们13个人创造的财富,这也是我国工业制造‘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李守镇提出一个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靠什么赢得主动、成就梦想? a?;{0I:Ln  
mxIEg?r(  
今年2月《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李守镇认为,这是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为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 ^l9S5 {  
>\e11OU0Gy  
他说,应不折不扣地将《改革方案》落到实处,尽快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G1U $p  
5 Z@Q ^  
此外,李守镇也建言,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让职业院校真正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并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 8L#sg^1V  
SF6n06UZu  
12年前5%,现在依然5% !`u)&.t7  
,T]okN5uI  
据观察者网查询,被称为“灰领”的高级技工紧缺并不是新鲜事。 K \O,AE  
bV"0}|A~K  
2005年4月,《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报道中指出,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的比例超过35%,而我国7000万技工中,可称为“灰领”的高级技工仅占5%。按“十五”规划,这一比例应达到15%,因此,当时的缺口达700万人! w$pv  
@c/~qP4  
12年过去了,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在劳动者中的比例已经提高到40%,我国依然徘徊在5%的低水平上。 6|zA,-=  
'F@'4[uda  
麦肯锡公司在2013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用人单位将需要1.42亿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而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进一步得以提升,中国将面临2400万的人才供应缺口。 A 9u9d\  
M8h9i2  
而人社部在2014年底的数据显示,在我国1.57亿技能劳动者当中,高技能人才仅4136.5万人,比例为26.3%。 8?PNyO-Wt5  
%bAv.'C  
2011年7月6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是中国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但是出台国家层面的高技能人才重大项目,在五年规划中是首次提则是2016年出炉的“十三五”规划,其列出6项未来五年将要实施的重大人才工程,其中一项是关于高技能人才的“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DV. m({?  
q|~9%Pujg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兴起,对技能人才能力结构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使得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国内就业结构性矛盾长期未能得到最终解决。 3V-pLs|  
yJ^}uw  
2016年11月,一题为《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的调研报告发布,这份由摩根大通支持和发起,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完成,旨在通过分析和政策建议唤起中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对技能缺口问题的关注。 )T^hyi$  
g;-CAd5  
报告引述的官方数据指出,技能劳动者数量只占中国就业人员总量约19%,高技能人才则占5%。调研报告分析称,随着当前中国向价值链上游转移,提供或制造的产品也逐渐向高附加值产品过渡,其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还将不断上升。在此情况下,劳动力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已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突出问题。 BUtXHD  
pvX\k X3}  
技工教育专家黄景容曾指出,在我国,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对待谋生、就业这样的人生大事,主流思想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学而优则仕”,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同时,不公平的分配政策导致不公正的分配结果。“劳心”就业者,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也高;“劳力”就业者,不仅收入长期低下,社会地位也持续不高。 =KX:&GU  
nF)|oA   
梁伟浩:为大国培养“工匠” r!;NH3 *  
G,J$lT X  
“一个镜架,瑞士的工人能耐心打磨30天,我们国家的工人虽然在技术上可能不输他们,但却很少有人能有这样的精神。”从事了几十年钟表行业,将一家只有两间厂房的代工厂做成了一家掌握瑞士手表厂也难以实现的工艺技术的创新型制造企业,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伟浩委员对“工匠精神”有着最生动而直观的理解。 6`4=!ZfI  
8 }-"&-X  
据光明日报9日报道,今年两会,梁伟浩带来了的提案中就有一项关于“工匠”型制造业人才培养。在制造业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梁伟浩深感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中国工匠”的重要性。“放眼国内的制造业企业,都是流水线工人多,中高级技工少。”梁伟浩说,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对接不起来,所输出的人才距离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K\uR=L7  
“未来制造业的转型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为此,梁伟浩建议应创新国内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融合,完善在职晋升、培训等体系,探索和构建“工匠”型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新体系,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制造转型输送生力军。 }%%| '8  
4Y Kb~1qkk  
梁伟浩建议,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强化百姓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同,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建设中来,尤其是对于支持职业院校教学与就业工作的企业,可为其提供更多的补贴及减免税政策。 /@0wbA  
 3o z]  
“德国、瑞士等制造业强国的现代学徒制就很值得我们借鉴。”梁伟浩说,应该让优秀的企业员工对学生进行手把手“师徒式”教学。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制造企业与职教院校之间的人才联合培养,职教院校可以依托已有专业教学基础,联合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针对企业的人力缺口开展对口培养,通过校企共建教学生态等试点。 _Ab|<!a/R  
5R qkAC  
从工人到工匠需要时间的沉淀,梁伟浩说:“回去之后,要继续从我做起,给员工的培训可以再多一些,‘输出’的工匠也可以更多一些。”
分享到:

最新评论

yzktst 2017-03-12 18:29
从工人到工匠需要时间的沉淀
宋光明 2017-03-12 18:51
中国高级技工占工人比例徘徊在5% 西方平均40%
fengxiaoguo1 2017-03-12 19:29
中国确实缺高级技工
文刂大田 2017-03-12 21:32
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已是当务之急
wangjin001x 2017-03-12 23:34
中国高级技工占工人比例徘徊在5% 西方平均40%
12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