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将实现迄今为止我国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2次应用性飞行。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参加天舟一号飞行任务。 目前,天宫二号运行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与之前发射神舟十号的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7次飞行。 据了解,此次航天任务的目的有以下三点: 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及载人飞船返回技术。 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两天内与天宫二号完成对接 据武平介绍,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将在两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 届时,两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一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共派出远望 5 号、6 号、7 号三艘测量船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海上测控任务。目前,这三艘测量船已抵达太平洋预定海域。 三大技术改进 对于神舟十一号相比神舟十号的技术改进,武平介绍说,神舟十一号飞船继承了神舟十号飞船的技术状态,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保持不变,并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部分技术更改: 一是调整了轨道控制策略和飞行程序。目的是为了使神舟十一号飞船能够适应本次任务的交会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从 343 公里调整到 393 公里这一要求。同时还优化调整了货物装载的布局方案,这样使这次任务随行的货物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是新增配置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目的是显著扩大了测控的覆盖率,提升了飞船姿态快速变化时候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 三是对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交会测量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 开展意念控制脑机交互实验 在发布会上,负责人还介绍了此次飞行任务的一大亮点——航天员将在未来30天的太空之旅中开展一项具有科幻色彩的前瞻性研究:由意念控制的脑机交互实验。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说,这一实验希望能首次获取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脑机交互生理特征的变化模型,初步探索意念控制在航天任务中的可行性。 黄伟芬说:“脑机接口现在还处于前瞻性的阶段。在未来空间站航天员长期驻留时,我们希望脑控技术、眼控技术、手势识别技术等新型交互技术能够得到使用。在未来航天发展中,人和机器人要协同工作,一起去外太空探索。人不需要再操作键盘、鼠标甚至控制手柄,而是采用脑控技术、眼控技术等。在太空飞行中,航天员的血液、体液重新分布,大脑的生理状态也会出现一些变化,这会对目前最前沿的脑机技术产生影响。我们要做相关测试和研究。” 据了解,此次将成为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分享到:
|
最新评论
-
wjjandlh 2016-10-19 09:31
赞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