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太空观光拉开序幕:可抵太空边缘
日前,多位国内知名航天专家聚首北京航天城,参加“太空边缘观光项目”总体设计方案研讨会。中科院著名院士、原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研讨会上指出:“该项目技术方案具备可行性,是实现太空观光飞行中相对稳妥、安全、经济的办法。 ![]() 飞行过程示意图 ![]() 技术参数 同时,中国民营企业能和航天科研机构合作,敢于投资、开发航天项目是一件值得赞赏之事,也是未来航天大发展的趋势。国家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应该鼓励和支持民间太空旅游企业的发展”。该项目设计方案的研讨与进一步实施标志着中国普通人的太空梦想拉开了帷幕,中国民间的太空观光时代即将到来。 “太空边缘观光项目”得到了多家中国航天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项目采用超级氦气球携带载人观光舱的飞行方式,乘员将到达99.85%大气(4万米高度)以外的太空边缘。飞行期间,乘员可以在观光舱内看到深穹的太空美景、1000多公里的地球弧线、蔚为壮观的太空日出、太空日落景象,还可以体验短暂的漂浮失重。在巡航飞行中,乘员可以清晰地看到月亮环形山,可以寻找“嫦娥探测器”及“阿波罗登月”的着落点,甚至有机会观测到红闪、蓝急流、日冕物质抛射等罕见景象。 五小时的飞行过程中,乘员在特制的增压服和观光舱双重保护下,可以欣赏不同高度的特殊景色,还将完成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对于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来说,这将是一次非凡的人生体验。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的总设计方案合理,国内相关技术成熟、性能安全可靠,经过严格的设计和实施,具备可行性。本项目开发成本相对较低,是普通人实现太空观光的理想平台,适合民营企业介入。同时,该飞行平台还可以进行多种科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著名专家说:中国航天产业只有吸引广大的民营企业介入,进行市场化的运作,真正实行军民融合,才能给中国航天产业带来突破性发展。 负责本项目总体设计的技术方介绍:“我们为项目设计了观光舱和特制的增压服,能保证乘员的观光效果和舒适性。项目设置了多重安全保护措施,来确保乘员安全。在研制阶段完成后,还将进行多次测试飞行,其后再择机进行载人观光飞行”。 项目组的航天专家介绍:“本项目专门开发的增压服同时包含了一款特制的降落伞,乘客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跳伞,体验极限跳伞,或用于应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