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用光器件专利助推行业快速发展
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通信用光器件”课题研究组对4种有源光器件(光源、光放大器、光电探测器和光调制器)和8种无源光器件(光纤活动连接器,光开关、光衰减器、光环形器、光滤波器、光耦合器、光波分复用器、光隔离器)进行了专利分析,最终形成了《通信用光器件行业专利分析》报告。该报告采用的专利文献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S系统)及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CPRS)。 全球来看,日美专利优势明显,但申请总体处于低位 通信用光器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高速发展期和高,潮期,出现了明显的拐点,目前处于下行趋势,近5年来下降趋势减缓。在该领域,日本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申请量的一半,美国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申请量的14,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申请量的6%,排名第三。 经检索,1975年至2010年,全球范围内与通信用光器件密切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总计6.6504万项,中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总计5938件。这些专利申请来源地共涉及37个国家或地区,涉及的专利申请人总计7000余名,其中日本申请人占据了申请总量排名前5的位置,他们分别是日本电信电话、日本电气、富士通、住友和日立。 从整体趋势来看,通信用光器件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年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进入快速发展期。1999年到2000年申请人数量增加了1000多名,2000年到2001年又有近千名申请人进入光器件研发领域。随着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通信用光器件技术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申请量急剧下降,到2006年左右,才止住急速下降的趋势。目前虽然仍处于下行状态,但是趋势减缓。参见图1。 从专利申请数量来看,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掌握了全球34%的专利申请,排名在前11至20位的申请人掌握了全球11%左右的专利申请,排名前21至30位的申请人掌握了全球7%左右的专利申请,相比较而言,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实力雄厚,竞争比较激烈。而排名前30位的申请人已经掌握了52%的专利申请。这说明通信用光器件专利申请有集中的倾向。 从各光器件的申请量来看,排名前5位的是光源、光纤活动连接器、光探测器、光放大器和光开关。在有源器件中,光源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总量最多,占到有源器件申请总量的45%;在无源器件中,光纤活动连接器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到无源器件申请总量的36%,表明这两种器件的研发投入较多。 数据表明,日本是最大的专利申请来源地,其专利申请量占到全球总申请量的一半,其中日本本国申请人的申请量占到86%,进入日本的外国专利申请只占14%。而从专利输出情况来看,日本对外输出的专利申请数量优势明显。日本申请人在美国已经提交了7546件专利申请,在欧洲也提交了3177件专利申请,说明美国和欧洲是日本申请人的主要市场,专利技术输出倾向明显。 美国是第二大专利申请来源地,其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申请量的14,其在通信用光器件方面的技术研发相对较晚,但是发展异常迅速。而美国申请人向日本和中国提交的专利申请基本相当,说明日本和中国市场对于美国申请人同样重要。 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三,占全球总申请量的6%,其技术发展从1999年开始起步,之后发展迅速,虽然2004年至2006年发展趋势渐缓,但是2007年之后上升趋势明显。中国申请人向其他国家提交专利申请的数量较少,其中向美国提交专利申请的比例稍高,目前还处于技术输入阶段。 国内通信用光器件行业近年来呈整体上升趋势,国外来华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日本和美国,国内的申请主要集中在北京、湖北和华南沿海地区,初步形成优势区域。 经检索,1985年至2010年之间与通信用光器件密切相关的中国专利申请共计791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938件),已授权的专利申请有4838件(其中发明专利2865件),有效专利申请3409件(其中发明专利2150件),国外在华申请3335件,国内申请4576件。图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