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LO中分析Field Points电子表格中的各个视场点的渐晕,通过看它的源代码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通过二分法,追迹特定视场的上下边缘光线,直至满足一定的精度来确定相应的渐晕系数,对于弧矢渐晕,则假定最大的渐晕系数发生在渐晕光瞳的中心,同样用二分法来处理;而要由渐晕系数(全视场的)去确定系统的各个面的孔径及哪些面要孔径检查,就没那么简单了,通过分析它的源代码,得出如下一些重要信息: I#kK! m1Q
/)xG%J7H
1.轴上光束是没有的渐晕的,在满足此条件下再去搜寻尽量满足全视场的渐晕要求的面半径及相应的孔径检查面; jl=<Q.Mm7
qDO4&NO
2.渐晕光瞳的上下边缘各确定一个孔径检查面,而光栏面无论如何都被设成孔径检查的; 3Bz0B a
A:EF#2)g
3.全视场的渐晕系数可能达不到预设值(即不如预设那样渐晕的厉害),只有相应边缘光线的光高不比轴上边缘光线的光高小,其渐晕才可与预设结果一样; QH6Lb%]/
0sRby!
4.最终的面半径是尽量满足轴上边缘光束恰好通过,这估计也是OSLO中所谓的“特别当需要确定光学系统中光学元件的最佳大小和外形时,该软件能够体现出强大的优势”原因吧 \c+)Y}:D
附件是我对代码的注释,有兴趣的可看看; *lg1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