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中科院院士母国光谈我国光电产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慢慢形成“光谷”热,但背后只有数量的扩张,却没有质量的突出和市场份额的占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光学家母国光分析了我国光电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状,指出光学产业的未来发展重点宜在数码相机、投影电视、网络光学器件以及围绕多媒体的光学器件,希望中国的光学产业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产品占领市场。 记者:近年来,北京、上海很多地方都加大了对光电子产业的投入,有人认为中国正在形成“光谷”热。 母国光:“光谷”最早是1998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光学科学中心”(Optical Science Center)提出来的,之后法国、英国和意大利响应。美国很重视对战略的研究,从市场和可预见到的社会生活的需要来预测光学的发展。1998年,武汉提出建设“光谷”,之后是长春和广州。不少没提“光谷”的地方,如上海、深圳和北京中关村,也多从技术和产业上投入,大力发展光学、光电子、光学工程和微电子加光子工程,中国实际上正在形成有发展空间的光电子产业。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慢慢形成了“光谷”热。 记者:美国的光学,不是仅仅盯在光的一两项产品或技术上,而是内涵很广泛。 母国光:1999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出台关于光学的战略研究报告——《驾驭光》(Harnessing Light),可以看作是美国的21世纪的光学工程发展的战略报告。他们不是简单地把光学和光学工程当做单一的产业,而是把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将来的需求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怎么发展和驾驭光学才能获得最好的社会效益,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驾驭光》从6个角度解析光学和光学工程。 一是信息技术和远程通信中的光学。国内外都有共识,将来的通讯主要是光通讯,需要大量的光学和光学器件。所以把传统的光学、现代的电子技术和光子学技术整合在一起发展宽带的光学,发展网络,作为今后网络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但光信息技术涵盖的领域很宽,它包含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技术。 二是保健医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光学。医学、生命科学的发展,要求把光的技术、光子的技术应用进去,把光学、光电子技术以及微电子结合起来,应用到医学、生物学里去。激光和光学进入家庭和医院的应用,在未来一二十年是很大的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