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9190阅读
    • 12回复

    [原创]IR100非制冷长波红外镜头设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u-xuegang
     
    发帖
    1574
    光币
    19417
    光券
    3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7-27
    IR100非制冷长波红外镜头设计,该非制冷红外镜头具有大视场、高分辨率,适应目前多数非制冷红外相机使用。 (Uk>?XAr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4cc4800100vhpa.html
     
    分享到
    离线gaoyidong
    发帖
    93
    光币
    7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8-04-25
    谢谢分享
    离线风火山林
    发帖
    343
    光币
    1066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04-01
    有来有往,就事论事,这样才是好贴。。。
    离线sansummer
    发帖
    957
    光币
    1067
    光券
    1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8-23
    回 9楼(yu-xuegang) 的帖子
    楼主,其实我之前也在你的博客里和你讨论过你的镜头设计,就是IR150那款。其实您看这几个回帖,我也比较认同“哭泣的农民”的看法,就是你的镜头设计在像质上还是较差的。无论从mTF还是点列图都差一些。而且我之前也提过了,您的设计好像没有使用非球面吧,就想哭泣的农民说的,非球面的使用在红外里已经非常普遍了,建议楼主增加一下试试。 7Vu?  
    "T2"]u<52  
    至于消热差的设计,如果真是哭泣的农民说的那些参数和仅用2片透镜,那是难度超高的。 Q8D&tJg  
    FdzNE  
    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探讨
    离线yu-xuegang
    发帖
    1574
    光币
    19417
    光券
    3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8-10
    MTF的一致性当然有意义,如果研究一下成像就得到答案了。我之前也在我的设计博客里说了,我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兼顾不同版面的相机来做的。而且两个设计的光谱范围不同,我的设计为8-14,这个设计为8-12,我想你应该清楚其中的区别。
    离线yazhuge
    发帖
    1442
    光币
    578767638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8-06
    回 6楼(yu-xuegang) 的帖子
    你的镜头弥散斑差这么多和这个镜头比,看不出来有什么优势?你强调的镜头MTF的一致性有什么意思呢。一看就是用波前差优化出来的结果
    发帖
    216
    光币
    52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8-06
    没看出来你博客中的镜头和这个镜头在像质上有什么优势。。其实很简单你把波前差作为优化判据,该公司的镜头把点列图作为优化判据,导致你的系统边缘视场上的MTF看着提高了一些,该公司虽然MTF边缘差了一些,但是SPOT的效果要好很多。。说到性价比对于红外镜头来说绝对体现不出来什么,我多用一个非球面在价格上没太多的变化,现在非球面一毫米加工费10块左右的收费。。三两百块钱对于一个热像仪的价格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dS2G}L^L  
    至于东西好坏不知道红外镜头你比对过多少实际镜头的成像质量,你怎么就认为你设计的这个镜头就是性价比就优的呢? }t9.N`xu  
    你想做消热差镜、炫一下你的设计能力的话。那我这边有一个镜头你做一下,这个镜头是法国尤尼克去年出的一款消热差镜头。具体参数如下: ^3VR-u<O  
    -50°-80°内达到消热差效果,像质不发生太大变化,焦距f=60 ,F=1.25 能够匹配640x480 25um非制冷探测器。两片红外材料达到设计效果。 r]@0eb   
    离线yu-xuegang
    发帖
    1574
    光币
    19417
    光券
    3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8-06
           不存在那种系统一定要做到最好这种情况,一个光学系统满足参数指标及成像质量要求,综合信价比高才是好的设计。片面的追求把像差校正到衍射极限,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单纯的靠传函评价像质还是不够的,能够从轴上、轴外的MTF中看到更多的东西才是更重要的。这里考虑兼容问题,只是表明设计的初衷是什么。附上一个比较有名的红外镜头厂家同类产品MTF,供大家参考。稍后你会看到一个消热差的红外系统,我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但还需要时间来完成,还需要实际加工出镜头检验其效果。
    theZ]5_C  
    JB!:JML  
    发帖
    216
    光币
    52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8-05
    你只关注轴外视场的MTF,却降低了0.75以内视场的MTF,我觉得有点得不偿失。如果你觉得你这样是好的,我觉得国内这么多家红外热像仪的厂家的光学设计工程师不会不想到这一点。。我觉得有可能做好就把所有的像质都做衍射极限附近,如果做不到那起码也应该保证一部分视场的MTF达到衍射极限附近。只是表达一下个人意见。 W3`>8v1?o  
    我现在不在红外行业做了,但是红外热成像镜头基本市面能见到大部分我应该都设计过。现在可能有挑战性的就是兼容像元20um 消热差热成像镜头。。。兼容640x480 25um机芯的镜头已经不是现在才有了。一两年前就已经考虑这些了。 2,ECYie^  
    离线yu-xuegang
    发帖
    1574
    光币
    19417
    光券
    3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8-03
    你看到过他们的MTF吗?我的这个比他们的好啊,我看过他们的MTF v<Bynd-  
    [ 此帖被yu-xuegang在2011-08-04 12:3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