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3273阅读
    • 4回复

    [讨论]需要高手回答:AR理论设计和实际生产的差异性来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anyushan
     
    发帖
    36
    光币
    52
    光券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0-07-02
    各位好!在做AR时,理论设计曲线与实际生产曲线细节上是有差异的。这回导致对颜色有要求的产品开发的难度。 myqwU`s  
    那么,差异性的来源是什么? x%[NK[^&  
    yx*<c#Uf  
    首先,设计时,我们用的膜料的折射率都是在自己机器上,做7/4波长单层膜,通过macloed测定的。 0L,!o[L*  
    R7!v=X]i  
    那么设计和实际曲线的差异来源有: nG{o$v_|  
      &N+`O)$  
    1.7/4波长测出的折射率,膜系设计时膜厚一般都不是7/4波长,这两种情况下折射率是不一样的 CPeu="[  
    2.设计时,理论上认为层与层之间是没有过渡层的,但实际是有过渡层的 sX*L[3!vN  
    l%?4L/J)#  
    那么除此以外,理论与实际的差异还有哪些来源?并且,哪种因素影响最大? >ZeARCf"f  
    哪位有这方面的资料和经验 DO+~    
    ^SsnCn-e  
    请畅所欲言!! y9LO;{(  
     
    分享到
    离线yz0306
    发帖
    11
    光币
    13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10-15
    膜层厚度与设计厚度之间存在偏差,厚度控制也不是那么精确。
    离线yz0306
    发帖
    11
    光币
    13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0-10-15
    膜层致密度的差异对曲线影响也很大。
    离线山村野夫
    发帖
    27
    光币
    2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0-11-02
    颜色主要是通过厚度来控制的,AR一般第2层最敏感,该层厚度控制室关键
    离线imgyang
    发帖
    6
    光币
    154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1-10
    厚度控制,折射率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