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者利用“随机共振”方法来形成图像

发布:cyqdesign 2010-04-07 12:53 阅读:2937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利用“随机共振”方法来形成图像,可以显示出隐藏 物体图像。这项技术可用于指导飞行员雾中飞行以及医生不用手术就可以非常准确的观察人体病变部位。该项研究结果已经于3月14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电子版上。文中称,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弗莱舍( Fleischer)和德米特里• 戴洛夫(Dmitry Dylov)首先让激光束穿过刻有数字和线条的小块玻璃,这些数字和线条图案类似检查视力的视力表。激光束将数字和线条图像传输到已经连接到显示器的接收 器上。 '\p;y7N  
$CtCOwKZ  
研究者随后将类似封口胶带的半透明塑料挡在玻璃片和接收器之间。半透明塑料使得激光在到达接收器前就已经发散,玻璃片上的数字和线条在显示器上变得 模糊不清,这种效果类似烟雾挡住了人的视线后所看到物体的感觉。 >?XbU}  
F1|zXg)  
随后,弗莱舍和戴洛夫开始了实验的关键部分。他们将铌酸锶钡晶体放在靠近接收器的位置,铌酸锶钡晶体称为“非线性”光学晶体,能够以奇异的方式改变 光线的行为。研究者通过调整铌酸锶钡晶体两端的电压,在显示器上得到清晰的图像。研究者解释说,铌酸锶钡晶体是通过收集由半透明塑料散射掉的光线,并利用 这些光线的能量来使得线条和数字变得清晰。戴洛夫说:“这一现象就好比黑暗中照相,将人体的亮度调高的同时,让背景的亮度变暗,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清晰的人 体图像。” z<C[nR$N  
>.dHt\  
其实,科学家已经在神经科学和能源等领域观察到“随机共振”现象,但利用“随机共振”成像还是第一次。称为“随机共振”的技术仅仅工作在适量噪声的 情况下,因为太多的噪声将使得信号被完全掩盖。在信号分析过程中,噪声常被认为是令人讨厌的东西,因为噪声的存在降低了信噪比,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提取,然 而在某些特定的非线性系统中,噪声的存在能够增强微弱信号的检测能力,这种现象称为随机共振。 7{BnXN[  
L@|#Bbmx  
据悉,弗莱舍和戴洛夫利用实验结果,已经开发出如何让噪声信号穿过非线性材料的新理论,这套理论结合了统计物理学、信息论和光学等领域的知识。同 时,研究者打算结合其它的信号处理技术,来进一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并将这一理论用于生物成像设备,包括那些使用声波而不是光线的生物成像设备。
分享到:

最新评论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商务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4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