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上论坛了,也来回答几个问题。 K2rzhHfb
1)有指定的技术指标时:各项指标是否达到即可?还是要超出指标一定范围以防止加工装调误差带来的影响?比如超出20%够不够? VWi2(@R^
A:这个得用光学设计软件自带的公差分析功能,将你所要求的指标设定为目标函数(如,MTF@20lp/mm),看会带来多大影响。利用Monte Carlo模拟装配,需要90%的装配结果优于你的要求。但是,并非所有公差都能在软件中模拟,还得自己心中有数,某些公差会带来多大影响。目标函数最好稍微高于自己的指标。 ?6P.b6m}0
>xg5z
2)无指定的技术指标时:系统是否需要设计到其衍射极限? <7)Fh*W@
A:不会没有技术指标的,也不需要到衍射极限(能达到更好,但代价高)。没有明确的技术指标的话,就得自己琢磨。 WVX`<
s_ bR]G
3)超过衍射极限的系统再将几何象差向完美系统设计(即0几何象差)是否有意义?若有意义,意义何在?进一步减小象差又需要到什么程度才算可以停止,即判断标准是什么? ,9of(T(~
A:好像没有遇到过哪个设计能超越衍射极限。看来你对指标的要求很忧虑。 qZk:mlYd
`rb>K
4)配样板的资料如何寻找?Zemax中给出的全是国外的镜片加工商的样板数据,我们一般只能在国内配样板加工,这些国内厂家的最新样板数据如何获得? tous#(&pK
A: 向厂家索要,修改成样板文件,便于设计。 n~g LPHY
1)圆形球面镜片自身的中心厚度,边缘厚度,元件直径,表面半径的大小在加工中都有些什么限制因素?下表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经验数据,来源Fisher的《光学系统设计》,也不知是否正确。 WE6\dhJ<
A:表面半径:范围看样板了。中心厚度,边缘厚度,元件直径之间的关系有国标规定,一般的光学设计书上会有这个表格。 W5pb;74|
?=Db@97
2)空气间隔的中心厚度和边缘厚度一般是多少合适?是否:只要不是负数,一般由金属件机械加工和定位决定? 9}P"^N
A:这个得具体看你的装卡方式了,咨询与你合作的光机设计者。 Yr+23Ro
HpW 42
3)如何确定光学镜片的光学均匀性,应力双折射,条纹度,气泡度,表面粗糙度,等?是否有一个对大多数情况都适用的数值? B_^]C9C|
A:光学均匀性,应力双折射,条纹度,气泡度,透镜偏心可以在软件中通过公差分析确定。表面粗糙度,一般都是给0.012。当然也得看具体要求了。 cpZc9;@IC
]lBGyUJn
首选玻璃问题:不同玻璃厂家有不同的首选玻璃,不同的镜片加工商倾向于选择不同的玻璃厂家,问题是我们国内光学设计者如何获得最新的首选玻璃信息,以便在让镜片加工商加工时不至于被告知无法获得该玻璃?
2oVV'9;B
A:网上可以很轻松的找到中国玻璃库。建议使用常用的玻璃,在光学设计手册中可以查到。此外,多与加工厂商联系沟通。 1||+6bRP
U|@V
74
在专利中我们经常遇见的玻璃就是Schott玻璃,若拿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优化,是否需要一开始就将Schott玻璃替换成Chinese玻璃,还是在最后替换,或者根本不用替换? *>q/WLR
A:建议先换成近似的,再优化。 iwF9[wAft
izZ=d5+K
3)国内的镜片供应商一般会提供制作好的常用镜片,包括平凸/凹,双凸/凹,正负弯月等,并提供详细的参数信息。这些厂家的镜片设计参数选择依据是什么?这种不可调整镜片光学设计师如何使用?还是说根本就不是给光学设计师用的? 9YN?
A:没用过商品化的镜片,无可奉告。 V[;M&=,"
%.HJK
4.与专利镜头库有关的: Q2|p\rO
A:建议不要偷懒,坐享其成,最好是将专利镜头优化一下,再公差分析等步骤 T:iP="?{
p(JlvJjo
以上是个人看法,希望与大家探讨 oPQtGl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