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清晰度的标准——模糊圈(分散圈)
S!Ue+jW
设A物经镜头后恰好聚焦在胶片平面上A/点,其影像清晰度最高。B物离镜头较远,像点B/离镜头较近,B点的光线会聚于B/点以后,沿交叉直线向外扩展,在胶片平面上留下的是一个扩散圆锥的圆圈。同理,物C也在胶片平面上留下的是一个扩散圆锥的圆圈。如图所示。 4q#6.E;yy
Jcf'Zw"\
1.模糊圈:在摄影上,把能在视觉效果上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大圆圈称为模糊圈。 a7'.*H]
构成影像的圆圈大于模糊圈时,影像就虚糊;构成影像的圆圈小于模糊圈时,就能产生清晰或较为清晰的影像。 %^s;{aN*!
若B、C处的物体在胶片上留下的圆圈恰好等于模糊圈,则B、C之内的景物在胶片上构成的影像的圆圈都小于模糊圈,其影像为清晰或较清晰。而B、C之外的物体,在胶片上留下的圆圈大于模糊圈,其影像就不清晰。 <![tn#_
2.模糊圈的实用要点 su.hmc
一张照片能允许的模糊圈的最大直径与观看者的视力和观看照片的距离有关。实验表明,视力正常者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距照片25厘米观看(明视距离)时,最大模糊圈直径为0.25mm。因此,底片上影像所能允许的模糊圈的最大直径,可以用公式“底片上影像的最大模糊圈直径=0.25mm÷照片上影像的放大倍率”。 Nf8."EDUW
(1)用24×36mm的135底片 TP'
①放大为8吋×10吋=203.4×254mm照片时,放大倍数约为8倍。因此,要求底片影像的最大模糊圈直径d1=0.25÷8=0.031mm :q=u+h_
②放大为3.5吋×5吋=88.9×127mm照片时,放大倍数约为4倍。因此,要求底片影像的最大模糊圈直径d2=0.25÷4=0.062mm LX),oR
③放大为5吋×7吋=127×178mm照片时,放大倍数约为5倍。因此,要求底片影像的最大模糊圈直径d3=0.25÷5=0.05mm f1MKYM%^x
(2)用大型4吋×5吋底片,放大为8吋×10吋照片,放大率为2倍,这时,要求底片影像的最大模糊圈直径d4=0.25÷2=0.125mm l'=H,8LfA
底片尺寸一定时,照片的放大率越高,要求底片影像的最大模糊圈直径越小;照片的放大率相同时,尺寸大的底片要求影像的最大模糊圈直径越大。也就是大底片比小底片成像质量好,同一底片,放大的照片越大,清晰度越差的原因。 JwWW w1
第二节 景深 *Wk y#
一、景深的含义 (7BG~T
1.景深: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称为景深。 }Kc[pp|9<
在上图中,若B、C点的影像的圆圈恰好是模糊圈,则B、C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景深。C、A之间的距离称为前景深,B、A之间的距离称为后景深。 <>$`vuU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及其规律: W5,e;4/hL
1.当摄距、焦距和允许的模糊圈一定时,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ULc oti=,
2.当摄距在超焦距之内时,摄距与景深成正比。摄距远,景深大;摄距近,景深小。 %7=B?c|
3.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镜头焦距长,景深小;镜头焦距短,景深大。 YW55iyM
4.模糊圈与景深成正比。允许的模糊圈大,景深大,允许的模糊圈小,景深小。 z`UL)W
三、最小景深与最大景深 W^; wr#
1.在摄影照片上,小景深效果能使环境虚糊,主体清晰,从而突出主体;大景深能使主体和环境都清晰。 RM\it"g
2.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头”能获得最小景深的效果。 K +n
3.采用“最小光圈+短焦距镜头+超焦距聚焦”能获得最大景深效果。 @Ee{ GH^-
四、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xCwd*lsM
1.相机上的景深表: P#-9{T
凡是用转动镜头筒调焦的,景深表均设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8…8、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距离拍摄时的景深。 pQ%~u3
凡是转动调焦钮调焦的,景深表均设在调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f\"N
相机上的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 ;okFm
2.表格式的景深表:表格式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的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 *sK")Q4N
3.景深计算公式: 8 tMfh
景深近界限h1= 景深远界限h2= am.}2QZU
H—超焦距; ^@?-YWt
D—聚焦距离(镜头(前节点)到被摄体的距离); M{I8b<hY
F—镜头焦距。 .;j} :<
如用F=50mm的镜头,用f8的光圈(要求模糊圈标准为0.031mm),查表知超焦距为H=10m。 rFJ(t7\9h
(1)若聚焦距离D=2m,由上面的公式可以算出h1=1.67m,h2=2.52m。即景深范围是1.67m—2.52。 kBolDPvBG
(2)若聚焦距离为D=4m,由上面的公式可以算出h1=2.87m,h2=6.72m。即景深范围是2.87m—6.72m。 Q\>9PKK
(3)若聚焦距离为D=8m,由上面的公式可以算出h1=4.46m,h2=41m。即景深范围是4.46m—41m。 ,grdl|Dg
(4)若聚焦距离D=9m,由上面的公式可以算出h1=4.75m,h2=94.7m。即景深范围是4.75m—94.7m。 -JOtvJIQI
第三节 焦深 r0kJx$f
一、焦深的含义 =" Q5Z6W
焦深:指在保持影像较为清晰的前提下,焦点(焦平面)沿着镜头光轴所允许移动的距离。如上图所示。 tDj~+lmdN
二、影响焦深的因素和规律: _kUf[&
1.光圈与焦深成正比。光圈小,焦深大;光圈大,焦深小。 d`]|i:*q
2.摄距与焦深成反比。摄距近,焦深大;摄距远,焦深小。 iXt1{VP'K
原因:摄距(物距)减小,像距增大,远、近模糊圈之间的距离增大,所以焦深增大。 #T<<{ RA
3.镜头焦距与焦深成正比。镜头焦距长,焦深大,镜头焦距短,焦深小。 d|5V"U]W;
原因:摄距一定时,焦距增大,远、近模糊圈之间的距离增大,所以焦深增大。 ,)%al76E
4.焦深与模糊圈成正比。允许的模糊圈大,焦深大;允许的模糊圈小,焦深小。 Z)E[Bv=
三、焦深与景深的异同 $1<V'b[E
1.含义不同:景深是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纵长距离;焦深是影像的焦平面可允许移动的距离。 J6pQ){;6
2.当摄距减小时,景深减小,焦深增大;当摄距增大时,景深增大,焦深减小。 [ ySO
3.当景物的成像比例增大时(如使用长焦镜头、缩短摄距等),景深减小,焦深增大;当景物的成像比例减小时(如使用短焦镜头、增大摄距等),景深增大,焦深减小。 gP=(2EVE
4.减小光圈时,景深和焦深都增大;增大光圈时,景深和焦深都减小。 <=WSX{_D
5.当降低对影像的清晰度要求时,景深和焦深都增大;当提高对影像的清晰度要求时,景深和焦深都减小。 eytd@-7uX
6.焦深在很大程度上与相机的制造有关;景深在很大程度上与被摄体的再现有关。 {pJ{UJKv?
四、焦深的实用价值 vg@kPuOiO
拍摄前应先用最大光圈聚焦(这样既可增加影像亮度,又减小了焦深,有助于准确聚焦),聚焦准确之后,再将光圈调至拍摄所需要的档位上。 ;Zfglid
第四节 超焦距 7"}<J7"})
一、超焦距的含义 =7%1]
1.超焦距:又称“超焦点距离”。指镜头聚焦到无穷远时,从镜头至景深近界限的距离。如图所示。 I2G4j/c=z
Jlgo@?Lc
2.当相机聚焦在超焦距上时,景深便扩大为1/2超焦距至无穷远。 SF$'$6x}
3.超焦距的变化规律:超焦距值会随光圈、镜头焦距和模糊圈变化而变化。 pzcV[E1
(1)超焦距值与光圈成正比。光圈越小,超焦距值越小;光圈越大,超焦距值越大。 QC@nRy8%
(2)超焦距值与镜头焦距成正比。镜头焦距越短,超焦距值越小;镜头焦距越长,超焦距值越大。 l)y$c}U
(3)超焦距值与允许的模糊圈成反比。允许的模糊圈越大,超焦距值越小;允许的模糊圈越小,超焦距值越大。
`I*W}5
二、超焦距的调节与计算 ,<iJ#$:
Sx
1.调节方法: a1V+doC
(1)当使用带有景深表的相机时,使用超焦距聚焦的方法是:在确定所使用的光圈之后,调节聚焦环,把距离刻度的“∞”对准所用光圈的景深远界限。这时,相机上给出的聚焦距离就是所用光圈条件下的超焦距值。然后把相机聚焦在超焦距上。 951"0S`Lo
(2)使用没有景深表的相机时,可在摄影书籍上查到与你所用镜头焦距和光圈对应的超焦距值。然后把相机聚焦在超焦距值上,便实现了超焦距聚焦。 9WN4eC$
2.超焦距值的计算 1=LI))nV
计算公式:H=50F÷fd J9s4lsea
H—超焦距(m) <>3}<i<[&
F—镜头焦距(mm) ,G2]3
3Z
f—光圈系数 E.*TJ
d—模糊圈直径 +EI+@hS
例如,(1)F=50mm镜头,f8光圈,要求模糊圈直径d=0.05mm时 yZ7aH|Q81B
超焦距值H=(50×50)÷(8×0.05)=6250mm=6.25m。 ;-SFK+)R"
(2)F=50mm镜头,f8光圈,要求模糊圈直径d=0.031mm时 }yM /z
超焦距值H=(50×50)÷(8×0.031)=10081mm=10.08m。 MExP'9
(3)F=58mm镜头,f5.6光圈,要求模糊圈直径d=0.031mm时 Gao8!OaQ
超焦距值H=(50×58)÷(5.6×0.031)=16710mm=16.71m。 D0T0Km/"
(4)F=58mm镜头,f8光圈,要求模糊圈直径d=0.031mm时 {}F?eI
超焦距值H=(50×58)÷(8×0.031)=11700mm=11.7m。 Q'?{_
三、超焦距的实用价值 r$3{1HXc
当把相机调焦至无限远(“∞”)时,从超焦距到无限远的范围只是前景深,而后景深也全部落在无限远区域,等于没有发挥作用,未能实现使用价值。因此,如果将调焦点从无限远处调整到超焦距上,则景深就向镜头方向靠近,景深近界限正好是超焦距的一半,从而使景深增加了1/2超焦距。因此,超焦距的运用是一种扩大景深的聚焦技术,通常用于获得最大景深的拍摄。 o$dnp`E
例如,使用F=58mm镜头,f8光圈,要求模糊圈直径d=0.031mm时 r\6 "mU
超焦距值H=(50×58)÷(8×0.031)=11700mm=11.7m。 E]G#"EV!Y
当聚焦在“∞”时,实际景深范围为11.7米~∞。 ]ZJu
当聚焦在11.7米处时,实际景深范围为5.9米~∞。 "[f"h
当希望远处的景物和尽可能近的景物都在景深范围内(都能结成较为清晰的影像)时,运用小光圈和超焦距聚焦是最佳的选择。 32DT]{-N!
只有当有较近的景物也需要包括在景深范围内时,运用超焦距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