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超表面全息术开启光学加密新时代

发布:cyqdesign 2025-03-24 20:57 阅读:83

人工智能技术与超表面全息术相结合,不仅可实现单张全息图重建118幅独立图像,还创下入射光2纳米的超窄线宽纪录。这一技术还能进行全息视觉加密,开发出“所见非所得”的动态密码系统。3月24日,记者从上海理工大学获悉,该校顾敏、方心远团队联合国外研究团队,展开了“超窄线宽波长-涡旋复用超表面全息术”的相关研究。研究成果日前刊发在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

如何让一张全息图承载上百幅图像?研究团队给出的答案是“AI赋能光学设计”。

传统全息图设计依赖低效率的迭代优化算法。该研究中,团队利用Transformer神经网络,对单张纯相位全息图进行全局优化设计,应用于具有宽波段响应能力的纳米超表面全息图,使其能够同时感受入射光波长与轨道角动量的双重变化。简单来说,就像为光波打造了“智能筛网”,仅允许特定颜色和螺旋程度的光通过,从而在可见光范围内实现了2纳米超窄线宽的高精度筛选。“AI为光雕刻出118把不同的钥匙,每把钥匙只能打开特定的信息宝库。”论文第一作者,上海理工大学智能科技学院博士生孟维佳比喻道。实验显示,该技术的信息加密安全性较传统方法提升超过2500倍,即使截获全息图,若未掌握密钥对应的波长与涡旋参数组合,也无法破解原始信息。这种“视觉密码术”已在高安全级数据存储、防伪标识等领域展现应用潜力。

波长-涡旋复用超表面全息概念图

据悉,这项研究的背后,是一支横跨三大洲的科学联合团队,由上海理工大学牵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专家们跨越时区壁垒,云端协作攻克技术难关。通过“虚拟实验室”共享实时数据,团队利用跨国设备接力完成超表面制备与测试。

研究团队已将该技术应用于全息视觉加密,开发出“所见非所得”的动态密码系统。例如,用特定波长激光照射超表面时,看似无序的光斑会瞬间直接组织成二维码或三维动态图像,而其他波段光源仅显示干扰图案。据悉,这种“光学指纹”验证技术,可应用于金融防伪等领域。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full/10.1126/sciadv.adt9159?af=R

分享到:

最新评论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