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在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研究中获进展超高清显示对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多重共振型热活化延迟荧光(MR-TADF)材料因高效的窄带发射特性而得到发展,在实现高效率高色纯度OLED方面具有潜力。然而,MR-TADF分子通常表现出较长的激子寿命,使其器件特别是蓝光OLED的稳定性面临挑战。快速高效的激子利用是实现稳定高效蓝光器件的关键解决方案。为此,研究人员使用较短激子寿命的磷光材料和TADF材料作为MR-TADF材料的敏化剂,即采用磷光敏化荧光(PSF)和TADF敏化荧光(TSF)策略,提升了MR-TADF器件性能。而在PSF和TSF机制中,激子利用的效率和速率受到自旋统计和跃迁禁阻的限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卢灿忠团队以d-f跃迁的双线态发光稀土配合物作为敏化剂,提出并实施了蓝光OLED敏化新策略——双线态敏化荧光(DSF)。由于双线态激子生成不受限于自旋统计,且双线态辐射跃迁和能量转移没有自旋跃迁禁阻的限制,该策略实现了激子的高效且快速利用,从而获得了高性能深蓝光OLED。 该研究以双线态发射的稀土配合物Ce-2为敏化剂,以MR-TADF材料ν-DABNA为终端发射材料,制备了DSF-OLED。实验显示,DSF-OLED发光层中Ce(III)捕获空穴氧化为Ce(IV),进而与注入的电子结合形成双线态的Ce(III)*。Ce(III)配合物独特的空穴捕获和电子传输能力,保证发光层形成双线态激子,再通过Förster能量传递(FRET)将能量转移至客体分子。由于规避了涉及三线态的慢激子动力学过程,DSF系统实现了极快的FRET,且FRET效率达93.5%。由于具有较高的激子利用率和较短的激子停留时间,DSF-OLED实现了高效的深蓝光发射,最大外量子效率为30.0%,相比于敏化前的器件效率(9.5%)提升了两倍多,最大亮度从3742 cd m-2增加到23860 cd m-2,在1000 cd m-2的亮度下CIE色坐标为(0.13,0.14),效率滚降仅为14.7%。与传统的PSF-OLED和TSF-OLED相比,DSF-OLED的效率、色纯度、效率滚降等综合性能指标具有优势。同时,相较于同等条件下制备和表征的非敏化器件,DSF-OLED运行寿命有显著提升。 DSF策略在实现高效、稳定、高色纯度的蓝光OLED方面具有潜力,有望在实现超高清OLED显示中发挥作用。 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deep-blu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employing doublet sensitiza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该工作由福建物构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完成。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闽都创新实验室基金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408118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分享到:
|
最新评论
-
sgsmta 2024-09-17 12:56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
jabil 2024-09-17 14:34Good information 👍 thanks
-
willh 2024-09-17 14:39
关注有机发光二极管研究
-
wangjin001x 2024-09-17 15:35我国科研团队在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研究中获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