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317649
-
- 注册时间2020-06-19
- 最后登录2025-09-17
- 在线时间1854小时
-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摘要 EE`[J0 ( UugR VirtualLab Fusion为表面和(光栅)区域提供了灵活的通道配置。通过调整通道配置,可以轻松实现所需的建模方案。我们以一个具有两个表面的光波导为例来演示通道的配置。通过不同的设置,我们展示了所产生的光路。此外,我们在波导面上添加光栅区域,并演示了区域的配置,以及这些区域的光栅参数。 HvKdV`bz G`Z<a
3hje /lPnf7 建模任务 {.[EX MX JRZp'Ln 如何调整表面上的通道和可能的光栅区域,以及如何用这些设置来控制模型。 gu~R4@3 zxH<~2
k'PvQl"I >H5t,FfQL 表面通道 C]l)Pz$ ;T8(byH ? 初始化 R#8cOmZ - 使用两个平面来模拟石英玻璃制成的平面光波导,厚度为5mm。 ) j&khHD *QIYq H+]h+K9\7 s,!vBSn8 表面通道 ST~YO ?z6K/'? 初始化 Ex|Z@~T12 - 使用两个平面来模拟石英玻璃制成的平面光波导,厚度为5mm。 m,62'
-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为波导定义一个独立的Y轴旋转30°。 [Ob'E!;< Ea'jAIFPpO GO@<?>K 72J=_d>+ 8 4reyA 表面通道 4GeN<9~YS 7ncR2-{g 通道定义 4K dYiuz0` - 每个表面有四个可能的通道,至少要激活一个通道进行追迹。 in,0(I&I - 可以为每个表面单独定义通道。 NjA[(8\: - 通道的不同设置会导致不同的建模方案。 A:2CP&* tX@y ]" v.vkQQ0[9 (: kn) 表面通道 N#)Klq87z Z(tO]tQE
;lrO?sm I.|b:c
xN 表面通道 .f. tPm ?"<m {,yQI
!g}@xwWax o"L8n(\ 区域通道 Qt_KUtD ;mz#$"( 表面上的区域 hNkv lk'Ui -可以在表面上定义单个区域,并单独定义其光学特性,包括通道设置。 J kAd3ls 9=/4}!.
>"b\$",~6 w9RBT(u 区域通道 uTPAf^| =3SJl1w1 区域定义 J|be'V#]1 -在第一面建立一个长方形区域。 ?$tD -设置区域大小为2.25 mm×2.25 mm,中心沿x方向为-3.6 mm。 !O}e)t
cC|
4b`Fi@J\ 61&{I>~1 区域通道 Lc[TIX G/fBeK$. 区域定义 F^%\AA]8 -在第一面建立一个长方形区域。 K3h7gY| . -设置区域大小为2.25 mm×2.25 mm,中心沿x方向为-3.6 mm。 F1B/cd -将此区域定义为具有单一透射系数T0 = 50%的光栅,和单一反射系数R0 = 50%的光栅,这就构成了一个半反射镜。 @2d9
7.X -在这里,我们只使用零次衍射阶,这与通常的透射或折射引起的反射是相同的。 rUyGTe(@h Ygkf}n
+%KkzdS' h)j#?\KYm9 区域通道 aK| 区域定义 tX1`/}`` - 按照与表面相同的规则,为这个区域设置通道。 S
Te8*=w -b8SaLak
}U5$~,*p $v e$Sq 带有光栅的区域通道 s"w^E\>6 F s=x+8'M 区域定义 6@FhDj2X - 可以在给定区域上定义一个衍射光栅。 }aXS MxCd 4MW oGV9
tQUKw@@Q Otq1CD9 带有光栅的区域通道 KD+&5=Y 4^nHq 4_ 区域定义 Iw(
wT_ -可以在给定区域内定义一个衍射光栅。 9kqR-T|Q -我们在第二表面上增加一个矩形区域(侧长2.25mm),沿x方向以-8.2mm为中心。 oTXIs4+G hgE:2@
Y$c7uA:4 F6Q%<p a 带有光栅的区域通道 TqV^\C? H]wP\m) 区域定义 )t7MD( -可以在给定区域内定义一个衍射光栅。 |S@ -我们在第二表面上增加一个矩形区域(侧长2.25mm),沿x方向以-8.2mm为中心。 AS~!YR -定义一个2微米周期的理想光栅,指定的衍射系数为: L2}<2 T0=10% Vjo[rUW T+1=60% opN4@a7l T+2=10% xE!0p EHd iCh8e>+
=-GxJPL ed_+bCNy 带有光栅的区域通道 ;/?w-)n? &OXx\}>MW 区域定义 8<C@I/ -可以在给定区域内定义一个衍射光栅。 Z0y~%[1X -我们在第二表面上增加一个矩形区域(侧长2.25mm),沿x方向以8.2mm为中心。 l. l)w -定义一个2微米周期的理想光栅,指定的衍射系数为: 3c wBPqH T0=10% `r3 klL,W' T+1=60% > mJ`904L T+2=10% F Qk /z`tI
KQ81Oxu*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