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制造出韧性超强的新型氧化物玻璃
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具有空前韧性的氧化物玻璃。在高压和高温条件下,他们成功地使一种硅酸铝玻璃产生了副结晶: 由此产生的晶体状结构使玻璃能够承受极高的应力,并在环境条件下保持不变。因此,副结晶被证明是生产极耐破碎玻璃的一种很有前途的工艺。 在许多方面,玻璃都是现代技术中极具吸引力的材料。然而,玻璃固有的脆性使其容易出现裂缝和断裂,从而限制了其潜在的应用领域。为了在保留玻璃的优势特性的同时大幅提高其韧性,相关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未能取得预期成果。 创新方法和工艺 科学杂志《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介绍的新方法从氧化物玻璃入手,这种玻璃具有相当紊乱的内部结构,是商业应用最广泛的玻璃材料。以含有硅、铝、硼和氧的硅酸铝为例,德国和中国的研究团队现已成功赋予其新的结构。为此,他们在拜罗伊特大学巴伐利亚实验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研究所(BGI)采用了高压和高温技术。 ![]() 玻璃状(左)和准晶状(右)毛玻璃的模拟结构。氧、硅、铝和钙元素的原子(从小到大)在周围结构中的有序程度越高,颜色越浅。 在 10 到 15 千兆帕的压力和大约 1000 摄氏度的温度下,硅、铝、硼和氧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类似晶体的结构。这些结构被称为"准晶体",因为它们与完全不规则的结构差别很大,但它们并不接近晶体的清晰规则结构。利用光谱技术进行的经验分析和理论计算都清楚地显示了这种介于晶体结构和无定形不规则结构之间的中间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