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号”实验实现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

发布:cyqdesign 2022-05-05 22:47 阅读:2673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陈宇翱、印娟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远距离的量子态传输方面取得重要实验进展。该实验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向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相关研究成果于4月2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8, 170501 (2022)]。 2I6c7H s  
tNfku  
远距离量子态传输(Quantum state transfer, QST)通常可以利用量子隐形传态来实现,是构建量子通信网络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也是实现多种量子信息处理任务的必要元素。通过远距离量子纠缠分发的辅助,量子态可通过测量然后再重构的方式完成远距离的传输,传输距离在理论上可以是无穷远。但在实现中,量子纠缠分发的距离和品质会受到信道损耗、消相干等因素的影响,如何不断突破传输距离的限制,一直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目标之一。 A+:K!|w  
;nSaZ$`5  
利用星载纠缠源向遥远的两地先进行纠缠分发,再进行量子态的制备与重构,是实现远距离量子态传输的最可能路径之一。然而,由于大气湍流的影响,光子在大气信道中传播后,实现基于量子干涉的量子态测量是非常困难的。在以往的实验中,量子态传输的制备方都是量子纠缠源的拥有者,无法真正意义上由第三方提供纠缠来实现先分发后传态的量子态传输。2016年,随着“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研究团队首先实现了千公里的双站纠缠分发[Science356, 1140 (2016)],“墨子号”平台为量子通信实验提供了宝贵的纠缠分发资源。 &!Y^DR/  
Nqewtn9n  
SIzW3y[  
图1.千公里量子态传输
CP/`ON  
为了克服远距离湍流大气传输后的量子光干涉难题,实验团队利用光学一体化粘接技术实现了具有超高稳定性的光干涉仪,无需主动闭环即可长期稳定。利用该技术突破,结合基于双光子路径-偏振混合纠缠态的量子隐形传态方案,在云南丽江站和德令哈地面站之间完成了远程量子态的传输验证。实验中对六种典型的量子态进行了验证,传送保真度均超越了经典极限。千公里的距离为目前地表量子态传输的新纪录。该工作为未来构建全球化的量子信息处理网络奠定了重要基础。 rOH8W  
=DvnfT<  
中国科大博士后李波和曹原副研究员是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安徽省、上海市等的支持。 Q]7r?nEEhW  
6BNOF66kH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8.170501
分享到:

最新评论

halfy 2022-05-06 12:03
老潘各种卫星
沐木 2022-05-06 14:22
Su6ZO'[)  
|4x&f!%m  
墨子号 3zMmpeq  
B qKD+  
yeyeshuya 2022-05-06 17:42
远距离量子态传输厉害了
云天 2022-05-06 17:46
稳定光干涉
jeremiahchou 2022-05-06 18:07
利用该技术突破,结合基于双光子路径-偏振混合纠缠态的量子隐形传态方案,在云南丽江站和德令哈地面站之间完成了远程量子态的传输验证。实验中对六种典型的量子态进行了验证,传送保真度均超越了经典极限。千公里的距离为目前地表量子态传输的新纪录。该工作为未来构建全球化的量子信息处理网络奠定了重要基础。
wangjin001x 2022-05-06 21:52
“墨子号”实验实现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
likaihit 2022-05-07 00:14
好厉害
redplum 2022-05-07 00:15
量子纠缠
谭健 2022-05-07 08:09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远距离的量子态传输方面取得重要实验进展。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商务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4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