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4548阅读
    • 13回复

    [讨论]公差模拟的准确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有生之年
     
    发帖
    317
    光币
    2307
    光券
    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1-08-03
    关键词: 公差
    ZEMAX或codev的公差模拟中,一般都是考虑中心对应需要的频率最高作为参考位置而分析良率,但是通过coke3片镜公差模拟保存的样品来看,即使设置填入的是30线对,但是样品并没有按照中心30线对对焦来评估,以至于跟实际考虑的良率背景对应不上。该例子可能看不出什么,但以往有案例会遇到整体离焦曲线集中,但就是因为后焦偏移得多而反映该样本MTF数据性能低下,其实重新对焦的话是性能很好的,而且公差设置的后焦偏移量空间也是给足够的了。 c4-&I"z  
    ~5!ukGK_  
    ?>%u[g   
    Z$ftG7;P0  
    M%B[>pONb7  
    w:Lu  
    ^F"*;8$  
    }qKeX4\-  
    2条评分光币+15
    光电青年 光币 +5 一个很不错的观点,很新奇的想法 2021-08-03
    cyqdesign 光币 +10 欢迎发起交流! 2021-08-03
     
    分享到
    离线vurtne_000
    发帖
    1507
    光币
    5200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21-08-12
    名义     0.37411501 `PW=_f={  
    最佳        0.36460221    测试    36 M`>W'<  
    最差       0.26403963    测试    95 <khx%<)P  
    平均数        0.33141483 f%|S>(   
    W^Rb~b^?  
    这个数据比较敏感了,正常差值在0.05以下。
    离线有生之年
    发帖
    317
    光币
    2307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21-08-04
    回 光电青年 的帖子
    光电青年:我是真的不清楚你所说的中心对焦是个啥意思,是指的是轴上点成像质量最好,还是整个视场成像好。关于是否会卡在局部极小值那里,我认为如果只是调整最后一面的距离的话不会,因为它是连续的,卡在局部极小值的情况只会出现在设计过程中,是由于用户自加的评价函数对结构参量空间 .. (2021-08-04 15:11)  ul%bo%&~  
    #TWc` 8  
    就是离焦MTF曲线中,以0°视场峰值位置作为像面位置。不同企业可能就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了,不用太在意。 ks5'Z8X  
    刚刚试了下,样本1故意后焦调到0°视场的其他波峰处,加大视场1权重,优化结果就会卡在该波峰处,像面不会去到MTF最高的波峰位置。因为有的系统后焦变化较大,可能因此卡在某个波峰处了,用SPOT点来优化可能会好一点。
    离线光电青年
    发帖
    522
    光币
    13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21-08-04
    回 有生之年 的帖子
    有生之年:图中红框处补偿器应该就是您所说的全局优化了吧,里面也有近轴焦点选项。然后打开了样本1的优化函数界面,确实发现了有MTF的操作数在里面,继续优化后结果也不变,也就证实您的说法。那么如果可以知道如何更改zemax内建的评价函数的话,应该就可以做到把中心权重加大从而实现中 .. (2021-08-04 13:47)  \.c )^QQ  
    V]]qu:Mh8  
    我是真的不清楚你所说的中心对焦是个啥意思,是指的是轴上点成像质量最好,还是整个视场成像好。关于是否会卡在局部极小值那里,我认为如果只是调整最后一面的距离的话不会,因为它是连续的,卡在局部极小值的情况只会出现在设计过程中,是由于用户自加的评价函数对结构参量空间进行分割所致,我认为光线交点RMS,和波前RMS都是连续变化的,不存在卡住
    离线有生之年
    发帖
    317
    光币
    2307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21-08-04
    Re:回 有生之年 的帖子
    光电青年:
    并不是,在zemax公差分析里面有补偿选项,对于序列模式就两种,一个是近轴焦点,一个是全局优化,全局优化就是zemax内建了一个评价函数使用MTFA操作数写的,如果你打开一个公差分析文档,你在评价函数里面就可以看到MTFA。 FPMSaN P  
    近轴焦点就是我们用高斯公式计算出来的,zemax可能使用近轴光线追迹算出来的(也有可能是直接用高斯公式和转面公式,但二者并无差异)。 U=i8>6V  
    如果使用全局优化,那么在进行公差分析前,就要设置好公差补偿器操作数,并把要LDE中要作为补偿的参量设为变量。 qi SEnRG.  
    公差分析不是以中心MTF,常用的使用平均MTF,当然也可以限制视场,限制子午或弧矢,或者采用弥散斑(大像差情况下),这在指标那里也可以设置 \8*,&ak%  
    tM$0 >E  
    图中红框处补偿器应该就是您所说的全局优化了吧,里面也有近轴焦点选项。然后打开了样本1的优化函数界面,确实发现了有MTF的操作数在里面,继续优化后结果也不变,也就证实您的说法。那么如果可以知道如何更改zemax内建的评价函数的话,应该就可以做到把中心权重加大从而实现中心对焦的效果了,希望到时不会卡在局部最小值内。 :uwRuPI  
    ?gR\A8:8  
    离线光电青年
    发帖
    522
    光币
    13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21-08-04
    回 有生之年 的帖子
    有生之年:感觉ZEMAX和CODEV都是加上随机数的公差量后进行的快速对焦然后摘录分析数据,没有用到MTF的优化吧,应该是分析数据的时候用MTF运算会慢一点。 (2021-08-04 10:00)  =M1a0i|d  
    *h*j%  
    并不是,在zemax公差分析里面有补偿选项,对于序列模式就两种,一个是近轴焦点,一个是全局优化,全局优化就是zemax内建了一个评价函数使用MTFA操作数写的,如果你打开一个公差分析文档,你在评价函数里面就可以看到MTFA。 *#Lsjk~_-  
    近轴焦点就是我们用高斯公式计算出来的,zemax可能使用近轴光线追迹算出来的(也有可能是直接用高斯公式和转面公式,但二者并无差异)。 Ok}{jwJ%W;  
    如果使用全局优化,那么在进行公差分析前,就要设置好公差补偿器操作数,并把要LDE中要作为补偿的参量设为变量。 qXrt0s[  
    公差分析不是以中心MTF,常用的使用平均MTF,当然也可以限制视场,限制子午或弧矢,或者采用弥散斑(大像差情况下),这在指标那里也可以设置
    离线有生之年
    发帖
    317
    光币
    2307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1-08-04
    回 光电青年 的帖子
    光电青年:波前差对于小像差系统比RMS光斑优化要精确得多,而且zemax公差分析时使用MTFA操作数强行优化,我们都知道MTF操作数运算量大还可能有一些导致其他线对处MTF下降的可能性。 (2021-08-04 09:33)  ^y&q5p jj  
    FX%t  
    感觉ZEMAX和CODEV都是加上随机数的公差量后进行的快速对焦然后摘录分析数据,没有用到MTF的优化吧,应该是分析数据的时候用MTF运算会慢一点。
    离线有生之年
    发帖
    317
    光币
    2307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1-08-04
    回 光电青年 的帖子
    光电青年:良率是以中心MTF最高吗?但是用离焦量来补偿使得成像质量更好,实际上就是在找最小弥散斑的位置,它是在整个视场范围内取一个平衡,中心视场可能会稍有下降,这样的话单一的以中心MTF来进行装配却反而要求轴外视场的MTF良率,这实际上又一次减少了成像质量在整个视场成像清晰的样 .. (2021-08-04 09:30)  BU!#z(vU  
    xZX`%f-  
    在实际中不会严格要求中心最高来判断好坏,会有回调的操作,但中心和周边的集中程度会是个比较重要的要求,所以一般考虑中心好的时候判断周边效果就基本能判定镜头的品质。 uM<|@`&b  
    其实我认为如果软件能判别各视场离焦曲线的相交位置也才是比较符合实际良率的状态。
    离线光电青年
    发帖
    522
    光币
    13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1-08-04
    回 有生之年 的帖子
    有生之年:感谢回复,是的,就是要表达这个意思。因为实际投入生产前的设计评估或者客户需求,都会要求评估良率的问题,而良率就是以某线对下中心MTF最高的时候检测各视场的MTF为基准的,但因为实际良率样品的问题,导致生成的良率样品问题比理论差很多,从而无法证明当前设计是好的,因此 .. (2021-08-04 09:03)  @r<b:?u  
    J=iRul^S  
    波前差对于小像差系统比RMS光斑优化要精确得多,而且zemax公差分析时使用MTFA操作数强行优化,我们都知道MTF操作数运算量大还可能有一些导致其他线对处MTF下降的可能性。
    离线光电青年
    发帖
    522
    光币
    13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1-08-04
    回 有生之年 的帖子
    有生之年:感谢回复,是的,就是要表达这个意思。因为实际投入生产前的设计评估或者客户需求,都会要求评估良率的问题,而良率就是以某线对下中心MTF最高的时候检测各视场的MTF为基准的,但因为实际良率样品的问题,导致生成的良率样品问题比理论差很多,从而无法证明当前设计是好的,因此 .. (2021-08-04 09:03)  "0Q1qZ  
    sg AzL  
    良率是以中心MTF最高吗?但是用离焦量来补偿使得成像质量更好,实际上就是在找最小弥散斑的位置,它是在整个视场范围内取一个平衡,中心视场可能会稍有下降,这样的话单一的以中心MTF来进行装配却反而要求轴外视场的MTF良率,这实际上又一次减少了成像质量在整个视场成像清晰的样本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