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首次用热成像技术空中拍摄到大兴安岭林区野生动物

发布:cyqdesign 2021-01-18 09:13 阅读:935
近日,东北林业大学科研团队首次使用无人机远红外成像系统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采集到野生动物种群活动画面。 <^> nR3E  
m\&99-j:@b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翟鹏辉1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次使用远红外热成像技术拍到的是数十只鹿科动物。 ?Mo)&,__  
8v/,< eARJ  
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研究生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国家长期科研基地。每年都会有科研团队来到保护区开展工作并进行技术指导。 :&&s*_  
Q$p3cepsK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姜广顺指导的科研团队从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心站出发,去往野生动物常出没区域。到达后,科研人员利用远红外热成像无人机,一边测试设备耐低温情况,一边搜寻野生动物身影。 bydI+pVMo  
GJU(1%-  
= YO<.(Lu  
N\]-/$z  
k f Y;  
jpYZ) So-  
'tMD=MH  
经过一段时间的搜寻,数十只鹿科动物出现在画面中,它们在热成像仪上呈白色。“这种大规模野生动物种群运用传统的、固定的远红外相机很难监测到,这也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首次从空中利用热成像技术监测到大规模野生动物的活动画面。”翟鹏辉说。 'e<8j  
mDA+ .l&)b  
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许家忠表示,为监测野生动物迁徙与种群数量变化,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架设了近千台远红外相机,但是维护管理成本较高,无人机远红外热成像系统以及高光谱激光雷达等新技术的应用,有望大大提高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s."N7F  
{l/`m.Z  
许家忠表示,下一步还将继续给保护区内重要的野生动物佩戴卫星项圈,以便掌握它们精确的活动路线、生活习性、活动量等数据,从而制定精准的管理措施,更好地保护生态,同时也将继续深化与国内科研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科研教学基地的作用。
关键词: 热成像
分享到:

最新评论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