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理学家能不断发现新的物质状态?
北京时间4月3日消息,我们常见的物质有三种基本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这是一个理解我们所处物理世界的简单方法。当然,如果你还记得一点高中时的科学知识,你可能会想起物质的第四种状态:等离子态。如果关注科学新闻,你可能还听说过“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这就有五种物质状态了。 ![]() 新的发现促使物理学家就像寻宝一样在努力寻找新的物质状态 那么,简并态物质呢?还有拓扑超导体和时间晶体呢?没错,尽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遇到,但这些都是物质的合理状态(或称为“相”)。事实上,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许多物质状态,很可能数以千计。与此同时,他们仍然一直在寻找新的物质状态。据推测,我们或许可以发现数百万种可能的物质状态。 当然,最基本的三种物质状态在很早以前就已为人熟知。到了19世纪下半叶,当电实验首次产生等离子体时,科学家意识到,可能存在着更多新的物质状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理论最早于1924年提出,之后我们对物理学的理解不断扩展,很快就发现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状态也比原先认为的多得多。 对物理学家来说,冰箱上的磁铁和冰箱本身是不同形式的物质。酒杯和放置它的木架子同样代表了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 物质的状态只表明了原子或其他构成物质的粒子的排列方式,而不同的排列会产生不同的性质。例如,在固体中,分子排列成晶格结构,这就增加了材料的刚性。在液体中,分子间相互流动,但它们不能像在气体中那样轻易地相互靠近或远离。在等离子体中,分子就像在气体中一样流动,但它们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从而可以很容易地导电。 物质的分子和组成粒子有无数的排列方式。例如,在固体中,分子排列形成三维晶体结构的方式有230种,这些排列方式又称为“空间组”。每一个空间组就代表了一种物质形式。根据电子的排列方式,这230个空间组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导体或绝缘体,这也使其成为不同形式的物质。 当温度非常高或非常低,且压力非常大的时候,正常物质会变形为各种性质奇特的状态。例如,在中子星内部,原子核可能会被压缩成一种“简并态”物质,电子和质子被迫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子,甚至进一步形成一种仅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在另一个极端,当分子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量子力学开始在宏观尺度上可见。当一堆原子被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时,就会形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它们会表现得就好像是单个原子一样。这赋予了这些原子独特的性质,就像完全没有黏性一样。换句话说,你可以在其中制造出永远旋转的小漩涡。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凝聚态理论副教授贾斯帕·范·韦策尔(Jasper van Wezel)表示,我们之所以能不断发现新的物质状态,部分原因很简单,因为有太多的物质有待发现。“原子、分子或任何你可以用来排列的东西都有这些特性,”他说,“而发现所有这些可能性只是时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