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介绍 K$E3RB_F
tbrU>KCBD
随着激光技术和光电技术的发展,光学工程已发展成为以光学为主,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空间科学、精密机械与制造、计算机科学及电子技术等学科紧密交叉和相互渗透的学科。 &L o TO+
`lf_wB+I
太原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开始招收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年开始招收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拥有光学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术型)。本学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逐年增加的科研经费,具有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具有培养优秀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和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 kA:Y^2X'
SzULy
>e
二、平台基地和科研成果 AGBV7Kk
#-{<d%qk
本学科现有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1个、山西省本科高校基础课示范实验中心1个,设有光电工程技术研究所和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拥有光场调控与光通信实验室、光学传感与测试实验室、光电材料分析与测试实验室、光谱分析实验室,总实验室面积约2000平米,设备总值约1600余万元,为学科建设发展和研究生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xtV+Le%
{U4!sJSl1
2014年-2018年新增科研项目5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优青、山西省重点研发等纵向项目38项,经费达到422万元;其他项目17项,经费275万元。发表论文129篇,被SCI索引检索68篇、EI索引检索2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出版专著和基础10余部;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邀请国内外著名大学教授来讲学50余人次。获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多篇论文荣获山西省优秀学术论文。多个原始创新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光学工程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 UwN Vvo
W4^L_p>Tm^
三、师资情况 X/_I2X
xR7ZqTcw
本学科拥有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学科现有专任教师39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9人、高级职称教师22人、博士学位教师26人、1人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获得“山西省优秀青年基金”资助、4人获得“三晋英才”称号、3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委员、2人担任中国光学学会专业委员。 [W[{
4 Xu
KK|w30\f
四、研究方向 sp K8^sh
A5l Cc
b
本学科立足新型光电产业,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以省内一流学科为建设目标,不断提升学科科技创新和服务发展的能力,培养光学工程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能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和特色的四个研究方向: eJDZ|$
}=R]<`Sj.j
1)光学测控技术与应用 5Qgu:)}
dFg>uo
光学测控技术与应用是光学工程与机械、计算机、电子等学科紧密集合发展的有机结合体。本研究方向瞄准于我国光学工程精密测量发展动向,立足重型机械、煤化工、环保、医药等山西省重点发展行业,以现代光学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为基础,主要在光学测试与信号处理、光纤传感与仪器、脉冲涡流电磁无损检测、激光散射与激光雷达、激光光谱测量技术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TOd Iq&z
#w$Y1bjn
2)光电材料与器件设计 _]:b@gXUw
mz?<t/$U
该方向立足材料的光、电、磁等属性进行研究,包括研究光波导结构与器件设计、半导体材料的光电特性、以石墨烯材料为基础的光电器件设计、富氢电子材料的超导特性及金属和电池材料的制备和器件设计等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以物理学为基础,研究当下热门光电材料的物化属性、微纳光波导器件设计、石墨烯材料器件设计。 _&KqmQ8$7
RTtKf i}
3)量子模拟与信息技术 a ~o<>H
K#"=*p,
量子理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产生很多新兴的交叉学科和领域,如量子光学、量子信息、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等,是21世纪最有希望给人类带来新的技术革命的三大学科之一。本方向主要通过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对量子信息传输层面量子比特操作的开关时间、误差校正、自旋纠缠、量子噪声、光通信及信息传输等进行研究。重点在非线性作用下原子占据态转移理论,Kerr介质中三能级双光子作用电子绝热跃迁转移模型;量子噪声驱动下粒子的反常信息输运;凝聚态冷原子的量子理论及非线性效应、非线性光学传输等方面展开研究,为潜在的量子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yD[d%w
c:Ua\$)u3,
4)激光通信技术与应用 +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