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2437阅读
    • 0回复

    [网讯]沃顿商学院院长: 贸易战打了半年, 中国人却还看不清本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angpaopao
     
    发帖
    146
    光币
    752
    光券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2

    在本文中,作者分析了当下正在进行的中美贸易战的历史成因,并提出贸易战的本质其实并不是贸易冲突,而是要遏制来自中国的创新。特朗普政府认为,与美国不同,中国的创新得到了太多政府投资,因此是不公平的;而盖瑞特认为这一指责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文章还分析了中美两国在国际舞台上各自的战略选择,认为美国依然按照传统的地缘政治做法,在自己盟友当中进行大量的军事力量投资;而中国则采取地缘经济的做法,通过构建共赢场景来结识新的合作伙伴。这种非对称的竞争方式,会对美中关系的转变带来何种影响?值得深思。文章经盖瑞特口述、“后E视野”整理,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

    吉尔菲·盖瑞特 (Geoffrey Garrett)/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1

    中美之间的真实差异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两国国情之间的差异并不一定会造成紧张和冲突。经济领域的不同其实是有好处的,劳动的分工、经济体制间的互补性都是由经济体制间的不同造成的。

    1.中央王国VS山巅之城

    中国认为它是处在天地万物中心的一个国家,是“中央王国”。而美国,按里根总统使用的一个说法,是“闪耀的山颠之城”。从这两个名称里,我们看到两个国家其实都有超越了传统国家国境的远大抱负。但是,两国的历史又是大相径庭的,中国的文明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而美国的历史则非常近代,所以中国历史非常强调的是文明的延续性,而美国历史是相对来说比较短暂。这导致美国的历史视野往往局限于近代史,比较狭窄。

    2.消极政府VS积极政府

    中国政府很擅长制定长期发展战略,而美国政府非常不一样,政策频繁摇摆,这让我们没有办法聚焦于一件事情。特朗普当选之后,这种不确定因素加大了。此外,美国人民不喜欢政府。美国的立国之本就是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国人是不希望被一个强权政府所管理的,这也是在我们独立宣言当中得到明确界定的。因此对于美国人来说,政府虽是必要的,但总有其消极的一面。而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政府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有了政府一切才有可能。这深刻影响了人民对政府的看法。在美国,其实人民不太关心政府开展什么工作,他们基本上只是关注政府如何回应人们的诉求。比方说特朗普在竞选总统的时候就声称说,他会把美国驻以色列的大使馆从特拉维夫搬到耶路撒冷。在中东地区,美国采取这样的外交政策可能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但是依据美国国内政治必须要这么做,必须听人民的诉求。但是在中国,政府选择领导人的时候是基于候选人的价值和能力,而不是说这个候选人是否受民众欢迎。这是两国之间的巨大差别。

    3.市场驱动VS国家主导

    两国的经济体制也差别非常大。中国是市场经济,但是很大程度也是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而在美国人看来,他们自己完全是市场驱动型经济,政府发挥不了太大作用。

    4.普世价值VS求同存异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都在讨论的“美国梦”,实际上非常类似于现在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这个梦想实际就是关乎于社会所有的公民能够享受、改善更好的生活。但是两者对于全球精神的认识确实是不太一样的。这种不同,就导致了美中之间出现了很大分歧甚至摩擦。

    美国的全球精神认为,美国人所奉行的价值观或者说向世界所倡导的这种价值观,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观,所以美国有权利也有责任来告诉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什么是正确的生活方式。但是中国一贯认为,我们不打算告诉你正确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但是请你也不要试图主导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中国人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是允许求同存异的,但美国人就认为世界上所有人都向往美国人的生活,所以美国也认为自己有权利来告诉其他人应该如何按照美国人的方式来生活。

    美国人的观点就是自己必须是第一,头号强国,他们不能够接受自己被其他国家所超越,自己必须时刻站在第一位,站在世界的顶端。而在这种心态的主导之下,它认为崛起的中国就是对自己的挑战。

    2

    中国的“重新崛起”

    要强调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并不是中国新兴的崛起,更准确的表述是中国的“重新崛起”。纵观人类历史,中国大部分时间都是处在顶端的,只不过在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名的百年当中,中国有段时间不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1820年,在中国领导下的亚洲经济体量占到世界经济体量的三分之二,而在1950年,亚洲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还不到20%。二战后大部分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就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亚洲和中国处于世界经济比较低迷的这段历史。美国人忽略了中国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是因为那时候美国还不存在。西方人关注的历史往往只是工业革命之后的这段时间,但是这段时间并不能代表人类历史的全部。在人类历史的整体来说,亚洲特别是中国,都在发挥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主导性作用,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中国将在十年之内超越美国

    再看一下当今世界的版图。

    按美元计算的话,现在中国经济体量基本已经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我做一个假设,美国的增长速度将达到年均2.5%,而中国的年均增长率将会长期保持6.5%,那么中国将在十年之内成为世界上的头号经济体。这将成为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因为自从一百多年前美国赶超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之后,这个事实一直都没有发生改变。中国超过美国对于全球体系所带来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而且我相信,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可能在100到200年之后,印度也会超过美国经济总量,但是美国人肯定是不太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的。

    3

    中国将以什么策略超越美国

    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个时期的现代化发展:

    第一段时期,中国主要依赖的是低成本的制造业发展。美国对中国的一个典型看法就是一说到中国总会觉得中国就是生产低价产品的,中国就是把这些产品远销到美国,在沃尔玛这些超市中销售。这的确是中国这一阶段的目标,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改变了。

    第二段时期,中国以市场经济的形象出现。比如上汽集团跟大众和通用汽车成立了合资公司,而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所出售的汽车总数要比美国还多,现在通用把中国看作比美国市场更重要的市场。苹果手机也是由中国的富士康组装厂来组装的,并且现在中国市场也已经成为苹果手机增长最快的一个市场。所以中国市场发生了一个快速转变,过去是一个低成本的组装和生产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通用汽车和苹果这样的公司最大的市场。

    第三段时期就是当下,中国提出要成为一个创新驱动的经济体。今天的中国的经济已经是一个由创新来驱动的经济了,而且我觉得中国也是一个在全球技术领域也有很多尖端技术的国家了,不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1.成果转化迅速,规模更大

    比如说高铁。在中国,高铁走的里程数要比全世界加起来都多,所有的高铁都是在过去十年间建成的。大家是否知道在美国有多少高铁里程?其实是零。目前有一条应该是连接旧金山到加利福尼亚的高铁,但是这个高铁的建成要花20年时间。在10年中,我们看到中国所修建的高铁的里程数已经超过了全球所有国家的总和。这里也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高铁技术最初并不是中国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条高铁其实是日本的新干线,已经有40年运营历史了。中国所做的,实际是对高铁进行了一个垂直的升级,所以中国没有发明高铁,但是对高铁进行了创新。我对创新的理解非常简单:创新就是把一个好的点子变成一个实际的成果。我相信中国把这种点子转化成成果的速度要更快,规模要更大,高铁就是一个明确的例子。

    2.未来五年两个最大的新变化

    第二个案例是移动支付。目前中国的移动支付规模是美国的50倍。其实移动支付最初是由PayPal公司在美国发明的,但我们看到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增长是如此迅猛,可以说目前在移动支付领域他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排在第二位的是非洲。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十年现金将会消失,并且相信这种消失首先会发生在中国,而美国很有可能会成为最后一个脱离现金的国家。在美国,你还不得不经常去给小费呢,所以你得带一点现金。

    还有另外一个非常棒的发展,就是电动汽车。明年,我们将会看到中国市场当中所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总量将会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纯电动汽车是由中国发明的吗?不是,但据我所知今天世界上每一家主要的整机厂纯电动汽车的研发都是在中国开展的,因为中国国家领导人目前在大力发展纯电动和新能源方面有非常具有远见的雄心壮志,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传统内燃车是整个20世纪非常重要的一项发明。但是在21世纪,第一项主要发明就是要把产生污染的汽车、卡车内燃机所带来的排放通过电动汽车进行取代,这点首先在中国发生。所以未来五年,我认为最大的两个新变化是纯电动汽车的涌现和移动支付。这些事情正在发生的国家不可能是一个落后贫穷的国家,而是一个不断在追求进取的国家。

    3.未来十年中国在AI领域的投资将远超美国

    还有机器人,目前美国有38000个工业机器人,而中国目前有14万。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美国的工业机器人,最早发端的地方是美国,但是到了中国才真正实现了规模增加。还有另外一个领域中国也处在领先地位,就是人工智能,AI。过去五年在美国AI是发展最好的,为什么?因为在美国的VC非常聚焦AI这个新风口,但是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在AI领域的投资将远超美国对AI的投资,因为美国对AI的投资全部来自于风投、私有部门、VC,中国很大的投资将会来自于中国政府,而中国政府的腰包肯定要比美国的VC们更鼓。

    4

    特朗普为什么总拿贸易说事?

    美中之间的贸易赤字,即便在经济上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在政治上是有重要意义的。大概从2000年左右开始,大部分美国人都已经感觉到自己的个人收入没有任何程度的提高。这在中国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在美国情况确实如此。美国的人均收入是每年100万人民币左右,这个收入已经是很高了,但在过去15年当中,美国中产阶级甚至中上阶层的人的收入是没有逐年增长的。大部分的美国人其实根本没有感受到自己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与此同时,美中之间的贸易赤字大幅增加,所以在美国的政治中,他们就认为中国是罪魁祸首。

    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那就是美国经济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经济衰退,第一次是在911恐怖袭击之后,第二次是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这两大衰退对美国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外还有一个衰退就是,技术进步让很多人从中受损,只有少数人获益。但是在美国政治当中,往往觉得出了问题肯定是其他国家的问题,一个把矛头指向墨西哥来了非法移民,第二就是来自于中国的廉价产品。

    看看我们进行的民调,美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我发现最有意思的一点是,美国其实对于中国的军事力量扩张不是特别关心,对南海关系的问题也不是特别关心,他们最关心的是美国有多少国债在中国手里,中国导致了多少失业,中国导致了多大的贸易赤字。大部分美国人都觉得中国是经济威胁,而不是在地缘政治上构成竞争对手。所以将所有因素加在一起就会明白为什么特朗普特别喜欢在说到中国问题的时候拿贸易说事,过去几个月当中一直如此。

    5

    中美问题的本质

    尽管如此,就算是特朗普也知道中国方面真正的问题并不是贸易,因为这是一个比较落后的想法了。现在的太阳能也罢,大豆也罢,高粱也罢,对此征收关税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这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真正关心的应该是创新。如果大家关注决定美国关税水平的报告的话,就会注意到美国最关心的就是来自于中国的国内创新。特朗普也知道这一点。

    今年4月4日特朗普发了一条推特,说我们现在没有和中国打贸易战,这个贸易战我们在多年之前就已经输给中国了。这话没错,特朗普想说的是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问题实际是15年前的问题了,这段时间也确实是中国获益了。但是他现在认为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知识产权——他指责中国盗窃了美国的知识产权,导致了美国大概3000亿美元的损失。

    所以在我看来,美中之间问题的本质是特朗普政府认为中国的创新其实是不公平的但现在我要问的问题是,你觉得什么叫做不公平?什么叫做公平呢?

    美国说中国的创新是不公平的,是因为政府参与到创新的过程当中了。为什么美国觉得这不公平?因为美国政府不支持创新,不会给创新进行投入,这不是市场经济。但显然他的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为什么呢?纵观人类历史,每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当中都会使用到政府资源进行对创新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推动增长。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在这边有一点双重标准,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最初是美国出于国防目的由当时美国国防部所支持而进行的项目,这不就是政府主导的项目吗?当时美国政府也是支持这种创新结果的。但美国现在说中国政府支持创新是不公平的,这不是双重标准吗?再比如波音飞机,波音现在起诉空客,因为波音认为来自于欧洲的空客拿了太多来自欧盟的政府补贴,而空客又没有否认,说当然了我们拿了很多欧洲成员国政府的补贴,波音你自己也拿补贴了啊。所以这种情况下,美国实际是有点双重标准,说一套做一套,他一方面觉得创新不应该拿政府的钱,一方面自己实际上又是在拿政府的钱的。

    当然,之后美国又会说,其实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中国政府是共产主义体制,这种观念又再次回到刚才美国和中国的国情差别。中国就会说,我们的政治体系和你确实是不一样的,但美国说这不仅不公平,而且你的体制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建设。为什么?这就是美国现在想说的第二点,中国的创新是由政府所支持,而这种创新有可能实现军事应用。比如美国电信公司AT&T曾经想销售华为的手机,因为他们觉得华为手机非常好而且价格也合理,比苹果或三星的手机价格更合理,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美国政府表示华为很有可能会跟中国的军方有关系,但是并没有实际证据能够表明。今天在欧洲、非洲、亚洲都可以买到华为手机,但是美国拒绝华为的原因就是这个,他们认为可能影响到中美之间的军备竞赛。

    所以其实今天美国在谈到中国创新的时候,第一,认为中国创新不公平,因为中国的政府参与到创新过程;第二,认为中国所有的创新都可以通过军事化,从军事的角度影响美国国防。但我的看法是,似乎这可以放到任何一个国家身上,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资金,并且今天基本上所有的技术都既可以用在军方,又可以用在民用领域。所以如果美国保持这样一个立场的话,我们是找不到一个解决办法的。但是我期望能够看到在中美关系之间的这种紧张情绪得到更好地控制,因为在美国也有非常多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能够理解这些背后真相,但是特朗普在做的就是不断在煽风点火。

    他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样的初衷呢?也许他的个性就是这样的,而且在这种大选政治当中,他的方式非常吸引人们的注意,当人们关注他创造的这些谣言的时候,很多选民就忘了真正重要的问题。但是我相信美国有很多非常成熟的人士,他们能够意识到特朗普的做法对美国的国家利益其实是不利的。其实,在过去40年里我们都看过有这样的弄潮儿,但是最后都被良好地控制了。可以预见的是,中美关系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交流,经济上也能实现双赢。这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会最终获胜的。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要在这里跟大家开诚布公地讲一讲两国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有分歧的时候究竟可以做些什么。

    6

    全球舞台上,中美不同的战略选择

    在全球舞台上两国不同的战略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首先,我们提到中美两国有很大不同。简单总结就是,美国还是在玩地缘政治的把戏,还是在高度关注军事力量,在跟这群老朋友之间开派对,但是与此同时,中国打的是地缘经济的牌,也开始交新朋友。提到地缘经济,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目前绝大多数的美国老百姓对此一无所知,如果你去问一问绝大多数的美国老百姓,什么是“一带一路”?他们可能会说我不知道,我也不在乎,所以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觉得他们不在乎是错误的,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很有可能就像中国国家领导人所说的,将是这个世纪一个重大的工程,对整个世界有很大的重要性。但是美国还是秉承自己过去对待亚洲的态度,还是秉承过去20世纪地缘政治的老把戏,而中国现在开始从地缘经济的角度求变。

    接下来看一下军备方面的开支,就是出售武器的军火销售。中国不断同亚洲国家进行贸易的时候,美国一直都在不断完善其固有的一些盟友,比如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印度、新加坡。这些国家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是军事关系同美国非常密切的民主国家,中国投到军备上面的投资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少的,除了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有很多军火销售。

    我们看到“巴中经济走廊”,这是一项价值500亿美元,就是3000多亿人民币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创意。关于这个我谈两点:第一点,基础设施、道路桥梁、港口铁路等等这些基础设施的确是巴基斯坦迫切需要的,如果中国可以向巴基斯坦提供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就会大大加强巴基斯坦的经济。不仅是巴基斯坦,其实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这些国家都有类似需要,他们都非常迫切地在寻求基础设施方面的发展,而“一带一路”倡议所做的其实就是要给新兴市场国家最想要的东西,也就是基础设施的发展

    其实过去由美国所引导的世界经济并没有给这些亚洲国家带来他们想要的基础设施,世界银行体系并没有真正成功,而美国私有部门的投资现在也不流到这些地区了,因为他们认为亚洲项目风险过高,现在很难找到在巴基斯坦继续投资的美国的资金。所以就像亚洲其他国家一样,如果中国愿意帮助像巴基斯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建设基础设施,那么他们当然会非常感谢中国,中国的产品就可以直接通过阿拉伯海进入欧洲和非洲。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对巴基斯坦来说也是如此,两国可以形成共赢局面,而美国完全没有参与进来。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够帮助他们发展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他们当然会感谢中国了。所以目前的状况就是,美国正在从历史军事盟友方面加倍维护这种关系,而中国在不断交新朋友,通过对新兴市场投资来交新朋友。

    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亚洲,也发生在非洲。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在非洲进行了许多投资,但如果倒退到10年前,会发现美国在非洲的投资比当时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要多得多,尤其是来自于美国私有部门的投资。但现在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已达到270亿美元,而美国在非洲的投资只有20亿美元,因为美国私有部门认为非洲的风险太多,不想触碰这个投资机会。对中国来说,非洲是原材料和大众商品的一个重要供给地,所以既发展贸易,同时也进行大量投资。而美国跟非洲的贸易则开始出现衰退,因为美国的私有部门认为非洲市场风险太高。

    7

    总结

    第一点,美中之间的紧张情况,其实不是关于贸易的,而是关于创新的。美国的观点就是,中国的创新尽管在经济效益上还可以,但是不公平。我的观点是,美国的这种批评是不公平的。

    第二点,中美关系中,中国和美国的形势完全不一样。美国依然按照传统的地缘政治做法,在自己盟友当中进行大量的军事力量投资。而中国则采取地缘经济的做法,通过构建共赢场景来结识新的合作伙伴。

    来源:后E视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