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丁守谦、李进良:深度解析非近轴光学原理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有一项技术能够使球迷从家里走进足球的赛场,这个技术就是VR技术。 近年来VR技术可以算是科技界的宠儿,随着该技术的蓬勃发展,VR也开始渐渐的走入普通人的生活。虽然目前该技术尚不成熟,但仍处于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之中。近年来,中国VR、AR教育文化产业领先公司玄视科技的两位教授发明了一项叫做“非近轴成像”的VR技术,成功的解决了VR眼镜眩晕的问题,响彻国内外各大媒体。 今天环球网科技有幸邀请到非近轴成像VR技术的研发者丁守谦教授和李进良教授,为我们详细解读非近轴成像理论原理。 ![]() VR到底是什么 李进良教授表示,VR技术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但直到2014年,Facebook花费20亿美元收购Oculus,这时VR技术才引起全世界的重视。Oculus利用VR技术,让人们观看拍摄的景物图像时有亲临其境的体验,仿佛自己就沉侵在“立体的现实世界”之中。现在学界共有“虚拟现实”VR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和“混合现实”MR技术三种,所有这些技术都可以实现“立体的世界”功能。 ![]() “但是,在该技术刚出现的时候,人们没能完全掌握立体显示的原理,虽然在刚开始观看的时候感觉很好,但看不了多久就会感到头晕脑胀,这是它的缺点。”李进良教授说,“丁守谦教授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发现立体的显示光靠180多年前的‘高斯光学’,也叫‘近轴光学’是不行的。近轴光学可以广泛运用在显微镜、望远镜、射电天文望远镜和电子显微镜等设备上,使这些设备捕获很好的图像,但这些图像都是平面的。而现实世界是立体的,在立体情况下怎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图像,这是要建立在更先进的非近轴光学技术之上。” 非近轴光学理论是VR技术的一大突破 丁守谦首先详细解释了VR技术的成像原理。利用高斯光学原理,在VR设备中同时播放两张一模一样的照片,通过透镜折射光线,使左右眼各自看到的景象进行重合,同时利用了人体自身“对眼”的能力,使左右眼像合在一起而看出立体效果。这样的VR设备长时间观看容易引起眼部疲劳,进而产生头昏眼花的不适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