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界:女性撑起半边天任重道远
“女性撑起半边天”,这是上世纪中叶在中国流行的口号,强调了女性在公共和私人生活中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但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全球最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对中国在科学领域的性别差距,以及采取的措施予以了关注。日前,《自然》官网刊登文章,介绍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等机构采取的有效措施及相关调查结果,这是中国政府和科学组织共同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女性参与科研事业的阶段性总结之一。 中国女科学家职业环境不容乐观 与来自美国、德国、巴西和印度等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的女性相比,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最高。从1949年开始,女性加入劳动力队伍得到政策的鼓励和保护;1988年,女性在中国的劳动力中占了48%,女性平均收入是男性的84%。然而,到2002年,进入市场经济后的十年间,女性占劳动力的比例下降到46%,平均收入也降到男性的79%。 在科学研究领域,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在科学职业的每个阶段,女性人数都会下降。2016年,硕士生中女性占53%,博士生女性比例则为39%。NSFC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的女性比例更是下降到14%。而截止到2017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系统科研人员中仅6%是女性。 现在,中国正在明确建立自己的研发和创新体系,其研发人员从2009年的320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580万人,对人才的需求凸显了对更多女科学家的需求。与此同时,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加深,更突出了对科技领域性别不平等的关切。 对性别差异正在进行政策调整 2010年,NSFC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70%的女性和24%的男性支持通过平权行动来寻求政策支持,以解决性别差异问题,特别是围绕产妇和父母权利采取的措施得到了两性中大多数人的支持。中国的大部分科研资助和工作申请都对年龄进行了限制,改变这些限制,能为女性科学家提供支持。 2011年,NSFC将申请青年科学基金的女性年龄从35岁提高到40岁,男性年龄仍限制在35岁。该项基金是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学者获得国家资助的主要途径。截至2016年,这一项目占NSFC总经费投入41亿美元预算的13.8%。而在一项新的资助计划——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也将女性申请者的年龄放宽至40岁,且允许其因产假原因将项目期延长两年。 此外,NSFC还请审查小组在评估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女性申请人;加强对受资助女性科学家研究结果的宣传;收集统计申请人和获奖者的性别数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