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上海交大在单分子的超快原子分辨成像上取得新进展

    作者:佚名 来源:上海交大 时间:2022-04-10 21:15 阅读:1548 [投稿]
    利用超快电子衍射装置,结合多束超快激光相干地操控分子,证明了一种可在不结晶的条件下实现单分子结构解析的方法,并获得0.7埃的分辨率。

    过去100年里X射线晶体学在解析物质(尤其是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包括DNA双螺旋结构、核糖体、GPCR等。然而X射线晶体学一般要求高质量大尺寸的晶体;对于无法结晶的样品,尤其是孤立的单个分子(isolated single molecule),要获得其三维结构仍然面临极大的挑战。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张杰院士和向导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利用在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下研发的兆伏特超快电子衍射装置,结合多束超快激光相干地操控分子,证明了一种可在不结晶的条件下实现单分子结构解析的方法,并获得0.7埃的分辨率;该工作以“Ultrafast isolated molecule imaging without crystallization”为题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PNAS, 119, e2122793119 (2022)]。实验中利用四束飞秒激光脉冲相干地操控分子使得分子在特定时间处于相同的取向(类似获得分子“晶体”),同时利用接近光速(0.99 c)的超短电子束成功测量到处于短暂的准直状态(时间窗口约100飞秒,1飞秒=10-15)的分子的衍射斑,再结合相干衍射成像技术反演出分子的实空间分布。


    超快单分子成像原理示意图

    相干衍射成像(coherent diffraction imaging)技术可利用衍射斑反演得到不具备周期结构的样品分布。由于要求单次散射仅测量一个样品的信号,因此用于单分子成像时面临极大的技术挑战,即便利用目前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装置产生的超短超强X射线,仍然无法在与单分子进行散射时获得足够信噪比的信号。传统的相干衍射成像技术之所以必须测量单个分子的衍射斑,是因为不结晶状态的多个分子的取向一般处于随机的分布,因而各个分子衍射斑的叠加会使得单个分子衍射斑的特征分布变得模糊。将多个分子的衍射斑叠加,尽管可以增强信号强度,但是却仅能获得原子间距的一维信息,无法用于三维结构重建。事实上如果分子的取向相同,则每个分子都具有相同的衍射斑,多个分子信号叠加后仍然能够维持单个分子衍射斑中的特征分布;这样便可利用多个分子同时进行散射,实现了单分子散射的信号增强。


    取向随机分布的分子和取向相同的分子及产生的衍射斑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

    wntditfkyygy:好文章,下是我想看的(202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