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之父”藤岛昭携团队加入上海理工大学
日本顶级科学家藤岛昭院士携带其研究团队,全职加盟中国上海理工大学,引发中日两国普遍关注。藤岛昭是“光催化”的发现者、行业权威,被誉为“光催化之父”,曾数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8月30日,上海理工大学特意为藤岛昭教授及其团队举行了聘任仪式。 藤岛昭在仪式上表示,非常感谢上海理工大学的接纳,使自己及其团队有幸成为上海理工大学大家庭的光荣一员。他将带领团队尽快熟悉新的环境,与学校相关科研人员一起在光催化相关研究领域及产业发展做出好的成果。 ![]()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为更好支持藤岛昭团队的发展,为相关研究工作搭建平台,学校依托新组建成立的材料与化学学院,计划成立相关的光电材料和光催化方面的国际性研究院,并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据媒体报道,新研究院的建设和运营费用,目前正朝着由上海市政府和上海理工大学共同出资的方向开展准备工作,资金规模预计数亿元人民币。 公开资料显示,藤岛昭生于1942年,1967年进入东京大学,与导师本多健一共同发现二氧化钛单晶表面在紫外光照射下水的光分解现象,也就是“本多-藤岛效应”(Honda-Fujishima Effect),开创了光催化研究的新篇章。 1971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86年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2003年从东京大学退休,担任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席,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09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2010年至2018年3月担任东京理科大学校长。 多年以来,藤岛昭一直致力于培养各国留学生,与中国持续交流长达40年,在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交流方面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培育了38名中国留学生,其中3位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膺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中国国家大剧院就使用了光催化自洁玻璃,可以让其表面永远保持清洁,而透明的光催化涂层则以使镜子不产生雾气。 光催化还可以用在空调过滤器中,分解甲醛等有害气体,最新应用则是疾病治疗,藤岛昭研发的光催化捕蚊器更是已经在疟疾肆虐的地区开始使用。 |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