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中科院光电所1.8米太阳望远镜获取太阳活动区快速演化高分辨力观测结果

    作者:佚名 来源:光电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0-06-16 12:22 阅读:435 [投稿]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饶长辉带领的太阳大气高分辨力探测技术研究团队成功获取太阳活动区快速演化高分辨力观测结果。

    近日,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饶长辉带领的太阳大气高分辨力探测技术研究团队成功获取太阳活动区快速演化高分辨力观测结果。  

    太阳风暴是空间天气灾害的源头,日冕物质抛射、耀斑、冕洞等大尺度太阳风暴的主要表现形式。太阳爆发性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有较大影响,包括通讯中断、大面积停电、信息安全事故、空间探测器受损等,影响航天、航空、通信和导航定位等活动。太阳风暴爆发形成的增强电磁辐射、太阳质子事件等以光速或准光速传播,须对太阳风暴爆发进行提前预警预报,避免空间天气灾害事件造成的重大伤害和损失。

    瞄准空间天气预报重大需求和太阳物理科学前沿研究,光电所1.8米太阳高分辨力层析成像望远镜通过对太阳大气进行高分辨力成像探测,能够及早发现太阳风暴爆发的先兆特征,掌握其演化规律,为太阳风暴的预警预报和太阳物理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4月28日,1.8米太阳望远镜成功获取太阳大气光球层和色球层接近衍射极限分辨力观测结果(图1)。4月30日,研究人员对太阳活动区AR12760进行追踪观测,目标锁定为活动区的负极小黑子,最终获得一个多小时(07:53-09:01 UT)的高分辨率观测数据(图2)。TiO图像显示了太阳光球层,Hα图像显示光球层上方的色球层。随着时间演化,在TiO图像中,负极小黑子明显地向外延伸出条状气孔,反映活动区磁流的连续浮现过程;在Hα图像中,可清楚看到两根细小暗条扎根于这个下方的小黑子,且这两个暗条足点处发生了相互作用,产生一些增亮,最下方两分多时间的Hα图像和视频(图3、图4)展示了暗条足点增亮的瞬间,可能是活动区的连续磁流浮现导致两条暗条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产生增亮。研究团队正联合太阳物理学家利用观测数据对该事件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图1.4月28日1.8米太阳望远镜探测到的太阳大气光球(a)和色球(b)近衍射极限观测结果


    图2.4月30日太阳活动区AR12760演化图像(1小时变化)


     

    图3.4月30日太阳活动区AR12760快速变化过程图像(2.5分钟)


    图4.4月30日太阳活动区AR12760快速变化过程图像视频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