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打破模糊障碍:解决超分辨率成像的故障

    作者:光行天下小萌新译 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时间:2020-05-11 15:14 阅读:545 [投稿]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UCNP,当被近红外光激发时,其亮度会突然改变。可以利用这种行为以一半衍射极限的分辨率对物体成像,以便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些极小的粒子。而且,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当今实验室中广泛使用的标准共聚焦显微镜。

    医学研究者在光学显微镜下研究细胞时面临一个障碍——物理定律。获得小于特定大小的图像非常复杂;光学孔径和可见光的波长会造成清晰的破坏。它被称为衍射极限,它是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阿贝(Ernst Abbe)于1873年首次遇到的,它将分辨率最高限制为200纳米(nm)(即200亿分之一米)。

    在过去的20年中,新的“超分辨率”技术克服了这一障碍,将物体成像到了几纳米。其中之一是STED(或受激发射损耗)显微镜,甚至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超分辨率具有局限性:它需要复杂的工具或大量的计算机处理程序,这可能会增加模糊的毛刺。而且它经常使用分子染料作为荧光标签,在激光下很容易降解,因此无法长时间曝光。

    在纳米生物光子学中心(CNBP),科学家们正在探索一种新的策略,该策略可以延长研究人员在显微镜下分析细胞的时间。它依赖于巧妙地使用另一种类型的荧光标记物,即上转换纳米颗粒或UCNP。

    CNBP麦格理大学分校的博士后研究员Simone De Camillis博士说:“ UCNPs的光学性质为生物传感应用,尤其是超分辨率成像提供了很多机会。”

    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UCNP,当被近红外光激发时,其亮度会突然改变。可以利用这种行为以一半衍射极限的分辨率对物体成像,以便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些极小的粒子。而且,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当今实验室中广泛使用的标准共聚焦显微镜。


    由于该技术依赖于较低功率的光,因此该技术(称为上转换超线性激发发射(uSEE)显微镜)对活细胞相对无害,并且可以使更深的图像成像到组织中。

    UCNP还可以与STED方法一起使用,允许成像低至60nm,与使用分子染料的传统STED的性能相当。

    该团队现在正在完善新型UCNP的设计及其制造具有更高可靠性的能力。这些改进以及提高的成像能力接近单个纳米颗粒的大小,为“定量成像”铺平了道路:能够计算细胞中UCNP的实际数量,以及识别每个纳米颗粒探针的位置并了解他们在哪里。

    De Camillis说:“目前,当它们非常靠近时,很难区分它们。因此,我们现在正在试验UCNP的组成和结构,以使它们能够真正解析单个UCNP,即使它们聚集在一起也能分辨得出。”

    原文来源:https://phys.org/news/2020-05-blur-barrier-super-resolution-imaging-glitches.html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