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科研团队研发世界上首个超宽带光学全息技术
上海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顾敏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创造性地利用具有“螺旋”特性的轨道角动量光束作为光学全息过程中的信息载体,实现了世界上首个超宽带的光学全息过程,为大数据信息时代提供了大容量全息术。
据顾敏课题组成员方心远博士介绍,“传统全息显示技术中,只有通过增加信号源的方法提升信息通道的数目以实现复杂的显示效果,往往出现‘带宽不够’‘分辨率不高’等情况。而我们发现,‘螺旋程度’不同的轨道角动量光对应了同一信号源不同的信息通道,结合纳米光子学技术,仅仅利用一个纳米级的信号源便可以实现超宽带的全息显示效果。这就可以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信息记录手段和出色的视觉体验。” ![]() 在顾敏看来,这只是该项技术的优势之一,它的“硬实力”还在于创造性地为全息技术加装一把安全“锁”。 “传统意义上,一把全息‘锁’只有一种解码方式,而我们的研究把‘螺旋光’配成多把‘钥匙’,可以将同一把全息‘锁’解码出不同的信息,收信人根据手里的‘光钥’解读出只有他自己才能看到的最终信息,这就保护了信息传递的安全性。”顾敏说。 提及该项技术的未来应用,顾敏介绍,轨道角动量全息技术在人工智能、三维显示、数字全息显微技术、数据存储、人工神经网络等多种领域将大有可为,此外,还可以将其应用在量子光学领域,为信息交互过程提供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19-0560-x |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