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开拓者杨恩泽:恩济天下,师泽百年
作为我国光通信领域开拓者,百岁教授杨恩泽这一生,科研教学孜孜不倦,桃李芬芳,捐资助学源源不断,泽被桑梓。
天津大学一间教学办公室里,光纤通信相关的中英文书籍、学生论文依旧摆放得整整齐齐,学生们却再也看不到那位期颐之年仍在科学前沿攀登的老教授。 在大学不远处的一间旧公寓里,已用了半世纪之久的老家具还在,衣柜里还挂着领口磨损的衬衣,儿子杨石却等不到如往日一样结束完教研工作回家的老父亲。 在几千公里外广东省饶平县一所小学里,捐助落成的科学楼配上了新的教学设备,校园里依旧书声琅琅,孩子们却再也看不到为他们插上科学翅膀的老爷爷。 作为我国光通信领域开拓者,百岁教授杨恩泽这一生,科研教学孜孜不倦,桃李芬芳,捐资助学源源不断,泽被桑梓。 ![]() 科研是生活之乐趣 10月20日,是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恩泽教授的百岁寿辰。杨石像往年一样,准备了蛋糕和鲜花,可是,寿星却已不在这里。 10月9日,杨恩泽先生与世长辞,走完了他朴实而又不平凡的百岁人生。 杨石曾和父亲约好,在实验室里过百岁寿辰,和奋斗一生的实验室道别,享受没有工作的生活。“也许你太爱你的实验室,这一次你没守约,而是去了天堂,继续你钟爱的事业。”10月20日,杨石写下这样一段话。 杨恩泽退休后,仍选择留在天津大学,做实验,搞科研。年近期颐,他仍在科研教学第一线,配合课题组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研究。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成山回忆说,在人工智能的概念还未火之时,杨先生就来到他的办公室,直接说明来意,建议他向学校呼吁大力建设人工智能学院。 “当时这个想法很超前,结果转年AlphaGo人工智能机器人就引发了全球关注,学校也着眼于人工智能教育,推动人工智能学院建设。”王成山说,“先生对科研大趋势的把握有独特的眼光。” 在杨恩泽的建议下,学院近几年来都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教授来做讲座。“先生每次都会全程听完几个小时的报告,并在会后抛出几个尖锐问题与师生共同探讨。他一直关注着前沿技术的发展。”王成山说。 对杨恩泽来说,科学研究是生活之日常,也是生活之乐趣。去世前几日,他依旧如同过往数十载一般,于清晨薄雾中踏上去办公室的路。 在天津大学这些年中,他主持并完成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攻关项目及科研课题,主编了《光纤数字通信接收机》,在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十余篇论文。 杨石念及父亲年事已高,曾想将父亲留在深圳家中赡养,可无奈的是,“父亲在家中总爱打瞌睡,提不起精气神。”杨石说,最后还是让父亲回到他了热爱的学校。 从教70余载,学生把杨恩泽当作事业的导师、人生的楷模,而他则把培养学生看作与完成科研课题一样,“是自己回报党和人民的成果”。 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光纤通信实验室负责人于晋龙教授1994年进入天津大学读研究生时,师从杨恩泽老先生。在他的眼里,老先生是“君子之师”,“他严于律己,自己要做一名堂堂正正的君子,他也教自己的学生们,要做君子,知学明礼。” 听闻杨恩泽老先生逝去的消息,学生们皆感念先生的谆谆教导。 天津大学2011级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张艳回忆说:“先生逢人便问问题,在科研上也经常追求‘新潮’。有一次,先生让我教他使用最新版的Matlab软件。新兴的编程语言先生不但要学,而且编辑器也一定用最新的版本。”张艳说。 博士生谢田元收藏了一张白色小纸条,那是2017年8月4日,先生特意为他留的。“这是微型电感,全给你——杨恩泽”,纸条底下就是谢田元几经周折都没有买到的实验器件。 |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