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中科院2017年红外热成像系统、图像处理及测试技术培训(第五届)

    作者:激光杂志社 来源:投稿 时间:2017-06-10 10:57 阅读:3122 [投稿]
    中国科学院2017年红外热成像系统、图像处理及测试技术培训(第五届)将在10月29-11月3日举行。

    中国科学院2017年红外热成像系统、图像处理及测试技术培训(第五届):

    培训时间:2017年10月29-11月3日(29日报到)

    课程内容设置

    1.红外热成像技术概论

    1) 高性能红外探测和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技术进步及发展

    2) 高性能红外探测系统关键技术进展;

    3) 国内外红外器件现状与技术新进展及应用;

    4) 空间预警及其拦截系统中的红外与紫外探测技术

    5) 空间红外光学成像技术未来应用新发展/国外典型深空红外探测系统介绍

    6) 红外多光谱/高光谱/超光谱及其应用技术发展

    7) 红外高光谱在目标探测、地物识别、资源勘探、环境监测中的典型应用

    8) 夜视技术公司的红外/微光融合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

    2、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及热像仪性能关键指标分析

    1) 红外热像仪成系统的原理、种类、特点及技术性能指标

    2) 红外热像仪成像特点与可见光成像系统的异同

    3) 红外热像仪图像的采集、处理方法

    4) 红外热像仪电路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

    5) 红外热像仪图像处理技术与视频信号高速处理系统

    6) 数字图像的评价,彩色温差图技术、图像融合及配准技术/ 红外图像超分辨技术、亚像元成像技术/红外成像系统中的高速实时处理技术

    7) 红外热像仪的作用距离定义(探测距离、识别距离和确认距离)

    8) 可由主讲教师根据红外热像仪的关键技术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扩展……

    3、红外光学镜头设计与像质评价

    1) 红外光学镜头设计软件、以典型实例讲授红外光学镜头设计思路、外形尺寸计算、像差设计方法

    2) 红外光学镜头设计中红外光学材料分类及对应波段的像差设计和选择

    3) 红外光学镜头与可见光镜头设计上的异同及设计思想

    4) 红外光学镜头成像质量的评价指标

    4、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分类及其参数

    1)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与可见CCD和CMOS探测器的异同

    2) 红外探测器的分类、规格和关键技术参数

    薄膜材料半导体红外探测器:铟镓砷InGaAs、锑化铟 InSb、碲镉汞等多晶硅、氧化钒红外探测器新型低维材料红外探测器:量子阱Quantum wells、纳米线Nanowires、二维材料Two-dimensional materials等

    3) 制冷型与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和关键指标

    4) 短波、中波、长波红外探测器的特点和应用

    5) 各种红外探测材料的相关工艺介绍

    6) 红外焦平面阵列性能参数评价方法,国内外最新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发展现状

    5、红外热像仪检测系统装置及如何评价红外热像仪成质量指标

    1) 红外热像仪的测试系统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的定义和测试技术

    2) 红外热像仪的测试装置的大口径离轴抛物面反射准直系统的设计及装调的关键技术

    3) 红外热像仪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测试精度

    4) 辐射源的类型及扩展面源黑体的技术指标及应用

    5) 红外热像仪测试系统装置目标靶分类及相对应测试参数

    6) 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测试技术及四杆靶的特征频率设计

    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的客观评测系统噪声等效温差NETD的测试技术红外热像仪传递函数MTF的测试技术

    7) 红外热像仪的测试系统控制计算机及软件功能

    授课老师介绍

    倪国强,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学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责任专家组组长。 现任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光电技术专委会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等。 近30年来承担与主持众多国家与部委的科学研究任务,包括国家863、973、国防重点基础与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与地方等课题研究,在光电成像(红外微光夜视)器件/技术/系统及应用,光电图像高速处理,自由空间光通信,空间光学,遥感等学科领域取得一定成果。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合作出版著作2部,译著1部;主讲本科、硕士、博士生课程,指导与培养数量众多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等。 先后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先进个人重要贡献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与奖励。

    潘兆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作为主要研制者之一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光学设计软件CAOD。80年代末,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红外焦平面热像仪的光学系统。并在国内率先突破了大孔径二次成像光学系统和红外焦平面100%冷光阑效率等多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各种波段的从大孔径到特大视场的一系列红外光学系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林家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光学测试计量技术、数字视频处理与测试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开展CCD技术研究。完成《光学仪器参数综合测试系统》、《红外热像仪测试系统》、《高精度光学角规测试仪》等省部、国防科研项目十余项,曾获省部国防发明二等奖一项、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获授权专利12项。 参编《光学测试技术》、《CCD应用技术》、《光电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图像传感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等教材。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胡伟达,1979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工作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新一代红外探测器的研制、新机理探索及其空间应用研究。现任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副编辑(Elsevier,SCI)、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执行主编(Springer,SCI)、美国SPIE DCS Defense and Security - Infrare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XLII国际会议程序委员、NUSOD国际会议程序委员等。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7项。先后获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优青)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中科院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称号、中科院卢嘉锡奖、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十一五”航空科学基金优秀项目奖等人才计划与奖励。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973专题、国防973专题、国防预研、航空科学基金等项目。

    课程费用

    5000元/人,9月1日前优惠价:4000元/人(需提供交费凭证)

    报名与咨询   

    上课地点: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内(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住宿安排:Motel 168或者如家快捷酒店:150元/间。

    迎园饭店(四星):330~360元/间

    汇款账户:户 名:《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嘉定支行

    账 号:1001 7008 0930 0218 071

    培训报名:烦请下载报名回执 发邮件到:zhouxiaoying@siom.ac.cn

    联 系 人:周 晓 影 021-69912922      QQ: 987867145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

    guangxing_op:已报名(2017-10-20)

    guangxing_op:(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