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环境光学人才培养纪实

    作者:郑千里,杨琪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6-30 10:52 阅读:1712 [投稿]
    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徽光机所)环境光学创新成功的“秘籍”,就是在创新环境中始终注重打造科技创新团队。目前,团队已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4人、研究员15人。

    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成为国家环境监测高技术创新源头,就必须大力造就优秀科技人才。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徽光机所)环境光学创新成功的“秘籍”,就是在创新环境中始终注重打造科技创新团队。目前,团队已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4人、研究员15人。

    10余年前开展环境光学项目时,身为负责人的刘文清就注重培养年轻人,让其在科研中独当一面。

    如今,该项目形成完整的人才梯队:不仅有已走上合肥物质研究院领导岗位的刘建国,环境光学中心主任谢品华及张玉钧、高闽光等“60后”拔尖人才,“70后”的几位优秀人才也分别是四个研究室的正副主任,还有10多位“80后”正脱颖而出。

    2013年,刘文清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建国入选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谢品华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刘文清说:“我们的人才梯队目前已基本形成,有望实现人才队伍的更好聚集和良性循环。”

    知人善任 委以重担

    由安徽光机所承担的3个大气成分探测载荷工程样机研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研究所知人善任,培养出年轻的航天载荷主任设计师以及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国家重点科技工程任务的负责人。

    10年前阚瑞峰刚进安徽光机所时,导师刘文清曾对他说:“我们会根据每个人的能力,给大家搭建展现才华的舞台,但机会要靠每个人自己把握。” 这句话,阚瑞峰体会了十年。

    现为副研究员的阚瑞峰记得,当初他跟随刘文清从事“TDLAS大气温室气体监测方法”研究。一个周六的夜间,刘文清精挑细选,陆续给他发来7篇论文供参考。“刘老师为培养我们夜不甘寝,此事一直激励着我。”

    早年阚瑞峰了解到,国外已掌握TDLAS技术,将其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及电厂锅炉的燃烧过程诊断,这给了他很大启发。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以伯乐的慧眼,支持年轻人探索。阚瑞峰博士毕业的第二年,就获得了“青年创新人才基金”资助。他在该基金的资助下,利用激光吸收光谱实现了燃烧过程中温度场、组分和流速的测量。

    司福祺今年36岁,是刘建国培养的优秀青年科学家,也是被动DOAS技术由地基、机载到星载发展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在刘文清的指导下,司福祺研发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其可用于区域污染监测及卫星校验。他还开展与机载、星载相关的环境光学技术设备科研。该工作始于“863”对地观测与导航领域的前沿导向类课题——“机载差分吸收光谱技术与系统”,这也是安徽光机所承担机载、星载任务的起点。

    司福祺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差分吸收光谱仪子系统的研发”,成功实现机载平台对区域大气成分分布的高灵敏成像探测等,并于今年5月通过安徽省成果鉴定。

    目前,在由刘文清担任总设计师、总指挥的3台大气观测载荷研制任务中,司福祺作为主任设计师,承担了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的研制工作。

    “团长挑完师长挑”

    早年实验室用光谱技术做气体监测时,刘文清让青年科学家张天舒开展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探测技术研究。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