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院士金国藩:结缘光学,敢为人先!

    作者:刘蔚如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3-12-30 10:54 阅读:1084 [投稿]
    回顾自己走上光学研究的道路,金国藩这样说:“我搞光学是逼着上,憋着气干,干中学,靠集体发展提高。”

    在课题组的讨论会上,金国藩要求学生们都要做PPT,并进行演讲,还鼓励大家用英文交流,锻炼英文听说能力,对每位学生的报告,他则仔细记录,一一点评。“这种交互式的讨论会提高了我们的交流表达能力”,金国藩的学生王文陆说,“金老师对我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金国藩的学生郑学哲还记得,在读博士的初期,自己想去开发测棉花色度的仪器,又担心导师要求自己专注于博士课题。没想到的是,金国藩却鼓励他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工作,并告诉他博士课题固然重要,但实际的研发工作也是能力培养重要的一环。“对这样一位开明宽厚的师长,我想很多学生都是像我一样心存感激的,因为是他给了我们可以高飞的翅膀。”郑学哲说。

    60多年来,无论工作有多繁忙,金国藩从未离开过教书育人的第一线,至今仍在带研究生。他培养了我国光学仪器第一名博士生,有多名研究生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学位论文的荣誉,先后有两位博士生的论文被评选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在担任机械学院院长期间,金国藩更是努力为师生创造条件提高教学水平,他凭借自己的威望从国外的公司募集来资金,资助教师学术交流和学生科技活动。

    瞄准前沿 敢为人先

    “金先生常常教育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如果‘有所为,就要为人先’。他把研究目标定位在世界先进水平,要‘敢为人先’。”曾接替金国藩先后担任过清华大学光电工程研究所所长(教研室主任)的李达成、张书练、李岩回忆道,“他凭借敏锐的学术洞察力,扶持新思想、新动态的发展,有些在刚出现时显得很弱的新芽现在已发展成为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

    金国藩是我国光学仪器和光学信息处理、二元光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编写了国内唯一的《计算机制全息图》和《二元光学》专著,发表文章300余篇,专利10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两次以及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工程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等诸多奖项。

    金国藩总是对新的东西很有兴趣,他经常到美国光学学会网站上下载最新发表的论文阅读,还把一些相关的论文推荐给课题组的师生,每学期大家基本都能收到他推荐的几篇文章。每次参加学术会议归来,金国藩也会把最新的学术动态、应该留意的科研方向等向课题组的师生们转达。有一次,郑学哲从国外回来,向金国藩汇报了自己正在国外从事的研究,他惊讶地发现,金国藩对他从事的研究方向非常了解,“我可以像跟同行交流一样跟他轻松地交流”,郑学哲说,“他还向我介绍了他的团队在纳米光学器件方面的研究和全息存储方面的突破性进展,我看到了一个永远向前探索的学者”。

    金国藩自己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要求青年教师和学生的。他鼓励青年教师多参与学术交流,有的教师出国交流期间,所负责的项目和指导的学生都由他亲自代劳,消除了青年教师出国交流的后顾之忧。有的教师遇到项目经费和人员的困难,他不仅提供自己的经费作为支持,还让自己的学生参与研究提供人力支持。对于这种种支持,张书练曾说:“金老师的态度鼓励我坚持课题研究,这对在茫茫大海中寻找科研突破口的年轻人多么重要!”

    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金国藩仍然没有打算闲下来,除了仍承担着国家863、973和国防预研等项目,活跃在科学前沿,他最关心的莫过于带动和帮助年轻人成长。他一方面积极拓展研究方向,多方寻求合作,建成了数个实验平台,为年轻教师的成长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一方面给年轻人压担子、委以重任,让他们担任课题的具体负责人,给他们以充足的平台和空间。他说:“趁现在还跑得动,我还想多做几件事,为系里多争取几个项目,为年轻人多创造些条件。”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金国藩铿锵的话语彰显着他的壮心不已。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