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理化所首创液态金属散热技术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也找到了一种金属,在室温下就呈现液态,并成功地将其应用在计算机CPU散热系统中。
这给刘静团队指明了方向。为找到先进的冷却方法,他们穷尽全球的相关技术和专利方法,深入研究已有的各类型散热材料及结构等。 “早期查询资料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常常是几大箱纸质文献均须一一查找及复印。不过,借此可一览和洞悉国际传热学大家们的思想和理念,意义非凡,也对后来开展液态金属的研究有很好的积淀作用。”刘静说。 在以往的研究中,刘静曾了解到在室温下能保持液态的金属,比如镓,但那时并未引起注意。长期的强化传热探索加之后期的积累,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逐渐在刘静脑海里组建起来,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就发生了。 “那天我冒出一个念头,如果将镓引入到计算机CPU散热中会怎样?”刘静说,那种兴奋的感觉一下让他的研究思路变得豁然开朗。于是,他带领团队开始进行大量试验,而在那之前并没有人尝试过。 如今,他们研发出利用低熔点金属或其合金作为冷却流动工质的计算机CPU散热器,最大限度地解决了高热流密度的散热难题。 液态金属借助电磁泵驱动 “你看这款散热器中的管道里,流淌的就是液态金属。”依米康运营总监吴海燕向记者展示了一款他们和理化所共同研发的coollion“冰魔方系列”液态金属散热器。其外观小巧,设计风格也挺潮,顶部还布有4个嵌入式LED灯,部件结构紧凑,便于安装使用。 她还谈到,和水冷散热器需要的机械泵不同,这款产品同样靠的是刘静教授团队研发的电磁泵驱动技术,能使液态金属像水一样在管道里循环。 刘静解释说,考虑到液态金属流体的导电特性,他们研发了能与其匹配的电磁泵驱动技术。体积很小,装载在管道上,只须接入电流,电场和磁体相互作用就能驱动液态金属循环流动起来。 “起初,我们也遇到很大挑战。尽管电磁泵的电压不高,但需要10~15安培的大电流。”刘静说,他们为此花了8个多月的时间进行研究和改进,最终达到所需的大电流。第四代电磁泵的驱动电流甚至降到1安培以下。 解决大量技术问题后,散热器成本得以大大下降。起初做出的一台液态金属CPU散热器仅材料成本就有几千元,但当下已实现产品化的散热器包括材料及加工在内的成本只需几百元,这为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技术授权”实现“高科技辐射源” “理化所和我们的这个项目合作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主要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起初我们和理化所接触时,就看好液态金属散热技术专利。”吴海燕表示,一方面是信任“科研国家队”的实力,另一方面是这项技术的优越性和开创性非常诱人,作为企业应把这项技术开拓到相对应的市场中去,使之被广泛应用。 除了计算机领域,液态金属热管理技术还能应用于医疗激光、军工业、高热能产业等众多领域。 理化所和依米康合作的高性能液态金属CPU散热器项目,在2011年荣获第十三届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项目一等奖。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理化所产业策划部组织推动下,作为首批在京转化落地的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获北京市重大产业化项目支持,促进了该项目发展。 2012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与中关村管委会授予项目科研团队“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肯定了项目团队参与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工作成效。 如今,该项目已发展出面向不同客户群的系列高性能液态金属CPU散热器产品,如凌云者X、BMR波浪A-1、BMR波浪A-3、特种冰等。 |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