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2018-09-13 17:02中山大学突破超构光学透镜最大数值孔径记录 [科技动态]
         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学院周建英教授带领的极限尺度光场调控团队,利用单硅基超构表面技术,在实验上实现了NA=1.48的超高数值孔径,为迄今报道可见光范围内的数值孔径最高值。利用该油浸超构光学透镜可实现接近衍射极限的共聚焦扫描成像。
    2018-09-11 20:50大连化物所在钙钛矿微晶光电流成像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科技动态]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克利团队与瑞典隆德大学教授Tonu Pullerits等人合作,在钙钛矿微晶光电流成像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18-09-10 17:52光学研究员欲用DDHOE整合全息、光场技术 减少AR/VR设备尺寸和成本 [科技动态]
         由日本和比利时组成的研究团队正开始探索将全息术和光场技术整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法来减少AR/VR设备的大小与成本。
    2018-09-08 16:48研究人员利用单个激光器在实验上实现了六个光波纠缠 [科技动态]
         在巴西圣保罗大学物理研究所(IF-USP)进行的实验成功地使六个光波发生纠缠,这些光波是由称为光学参量振荡器的简单激光光源产生的。
    2018-08-30 12:00中国科大研制出多自由度并行复用的固态量子存储器 [科技动态]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等人成功研制出多自由度并行复用的固态量子存储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跨越3个自由度的复用量子存储,并展示了时间和频率自由度的任意光子脉冲操作功能。
    2018-08-29 14:28大连化物所纳米反应器研究取得新进展 [科技动态]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刘健团队在微/纳米反应器的构筑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设计一种亚微米反应器,实现了苯乙炔加氢高选择性地制取苯乙烯。
    2018-08-29 13:46锑化物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研究取得进展 [科技动态]
         提出了锑化物微脊宽区波导结构,有效抑制了载流子侧向泄露和累积,将1.96μm波长的锑化物激光器最高能量转换效率由9.8%提高到30.5%,连续输出功率超过了1.28W,侧向光束质量改善了36%,阈值、温度特性和电流对远场的影响都得到明显改善。
    2018-08-29 09:02我国率先实现基于星光随机数的贝尔不等式检验 [科技动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等与中外科研单位合作,利用遥远星体产生随机数,实现同时关闭探测效率漏洞和定域性漏洞的贝尔不等式检验,向无漏洞的量子非定域性检验迈出重要一步。
    2018-08-28 19:35飞秒激光加工三维非线性光子晶体研究进展 [科技动态]
         利用飞秒激光电畴擦除技术首次成功制备出三维非线性光子晶体,并实现了三维准相位匹配的激光倍频。
    2018-08-28 19:24最适合引导光的领结型漏斗组合,研究团队在简单方程式中找到答案 [科技动态]
         范德比尔特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组合结构,部分蝴蝶结型,部分漏斗型,通过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测量发现,可以强地集中光线,并且几乎可以无限传导光束。
    2018-08-22 16:57上海光机所在X射线波段的中国太极相移全息成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科技动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张军勇课题组针对X射线相移全息,首次构造了多焦点的相移中国太极透镜,在光学段实验验证了基于中国太极透镜的相移无透镜傅立叶变换全息成像技术。
    2018-08-21 12:32中外科研人员合作开发出光量子计算芯片 [科技动态]
         中国科研人员参与的国际团队利用硅光子集成技术开发出一款通用光量子计算芯片,能够用于执行不同的量子信息处理任务。
    2018-08-20 10:03麻省理工利用太空激光通信系统打造更快、更精确的水下通信系统 [科技动态]
         麻省理工希望未来某一天能用上这种集成蓝绿色光电技术、氮化镓激光阵列和硅盖格尔雪崩光电二极管阵列技术并最终在清澈的海水中实现每秒兆位到千兆位的传输速度和数百米的运行距离。
    2018-08-15 18:22德国开发出世界最小单原子晶体管 [科技动态]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托马斯·希梅尔教授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了单原子晶体管——一种利用电流控制单个原子位移实现开关的量子电子元件。
    2018-08-10 12:35南开大学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中获突破性进展 [科技动态]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永胜教授领衔的团队设计和制备的具有高效、宽光谱吸收特性 的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和器件,实现了17.3%的光电转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献报道的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