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2018-07-18 11:45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在微腔光学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科技动态]
         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肖云峰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领导的课题组,提出混沌辅助的光子动量快速转换的新原理,实现了超高品质因子光学微腔和纳米尺度波导的超宽带耦合,突破了微纳光学器件近场耦合需要相位匹配的限制。
    2018-07-18 09:35高清柔性屏厚度仅0.01毫米 可穿在身上 [科技动态]
         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的高清柔性屏时尚衣帽惊艳亮相,T恤和礼帽中镶嵌的全柔性显示屏滚动播放着高清的球赛信息,成为各国球迷们的看球利器。
    2018-07-18 09:31新型量子点白光LED发光效率创纪录 [科技动态]
         土耳其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发光效率达到创纪录的105流明/瓦。
    2018-07-17 23:373D打印屏幕完美塑型太赫兹光束 [科技动态]
         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Vienna,以下简称TU Wien)的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研究塑造完美太赫兹光束的方法,近期成功利用精确计算的3D打印塑料屏幕,完美塑造了太赫兹光束。
    2018-07-17 23:28开源可自制的双波长激光切割机问世
         德国莱茵瓦尔应用科学大学研究员丹尼尔·拉西亚先生及他的团队开发出双波长激光切割机——LaserDuo,包含一个130W二氧化碳激光和一个75W Nd:YAG激光。
    2018-07-17 17:21中山大学突破超构光学透镜数值孔径记录 [科技动态]
         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物理学院李俊韬副教授、梁浩文副研究员、周建英教授等人以混合自适应人工智能优化程序设计出亚波长单晶硅超构表面结构,实现了相位的精确控制并减小了单晶硅结构在可见光的吸收。
    2018-07-16 15:57中国科大率先实现皮秒精度任意序列发生器 [科技动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杜江峰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可以突破时钟速度极限的时序发生方法,实现了时间分辨率达5皮秒的任意序列发生器,将高精度时间序列发生功能的时间精度首次提升至皮秒量级。
    2018-07-16 15:51本科生做出“惊人”科研成果的背后:英气比经验更重要
         本科生完全有可能做出惊人的科学成果。他们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反而胆子更大、想法更多。
    2018-07-16 15:28大型自由电子激光科学研究用户装置"大连光源"正式运行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2018-07-16 14:11FRED高级-工程案例设计与分析 8月6-7日 [技术培训]
         我们整合了大量优秀的光学理论与算法,并提供了简洁的人机交互界面,使光学建模更加便捷。在这次课程中,我们主要介绍如何用FRED进行光程系统搭建,解决您设计中的复杂问题。
    2018-07-15 15:48俄罗斯新型雷达:转换光子晶体激光能量产生无线电信号
         俄罗斯RTI集团公司将于2018年完成创建X波段无线电光子雷达模型的工作,几年后将用于俄罗斯的无人机和第六代战机上,让它们获得精确的目标图像。
    2018-07-15 10:47云南天文台首次计算获得银河系中心黑洞在暗物质晕中的光学阴影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组副研究员侯贤、博士徐兆意、助理研究员周明和研究员王建成通过解析计算,首次获得了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在暗物质晕中的光学阴影(shadow)。
    2018-07-15 09:54南京理工大学光电成像团队:红外领域硕果累累 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南理工首个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团队,从事的“光电成像与信息处理”领域属于通用性很强的战略学科,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计民生方面均有着广泛的发展与运用前景。
    2018-07-14 15:301.3μm波段InAs/GaAs量子点激光器性能研究 [激光技术]
         利用气态源分子束外延技术在GaAs衬底上生长InAs量子点材料,研制出激射波长为1.3 μm波段由5层量子点组成的3 mm腔长、3 μm脊条宽度的InAs/GaAs量子点激光器。
    2018-07-14 11:41我国人工智能企业突破4000家
         人工智能企业于2015年到2016年呈现爆发性增长,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国人工智能企业共计4040家,中关村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创新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