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缅怀先辈的时节。 ^h#A7 g
K;s`
从去年清明至今,不知不觉间,中国科技精英的殿堂——科学院与工程院又有40位院士驾鹤西去。他们书写了一代人的传奇,于共和国的科技史上留下了足迹,也让后人增添了无限的思念。 QfM^J5j.M?
W?.xtQEv
在40位已故院士中有18位工程院院士。其中严东生既是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的院士,也是科学院化学部的院士,是40人中唯一一位两院院士。 6& hiW]Adm
8{{^pW?x
像严东生这样的一人身兼两院院士的,在中国只有区区30名。这与工程院的成立相关。 */TO$ ^s
b}u#MU
1994年6月,中国工程院成立。工程院第一批院士是经过提名、协商和遴选,由筹备领导小组提出100人左右的拟聘名单(其中有30名工程背景较强的中科院学部委员),报请国务院批准后以工程院名义聘任。这30名中科院学部委员(后称院士)就成为仅有的两院院士。他们成为两院院士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先在某一院评上院士,然后又到另一院评上了院士。他们是工程院聘任的。 rXip"uz(K>
kI5LG6
作为我国无机材料科学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的严东生就是这30名两院院士之一。早前逝去的王选、朱光亚、王大珩、闵恩泽、张光斗、钱学森、师昌绪等都是两院院士。 <Nc9F['
`ZP[-: `
在18位逝去的工程院院士中,98岁的严东生是最年长者。其他“90后”还有:余松烈、陈士橹、石屏、曾庆元、刘大钧、谭靖夷、卢良恕、赵国藩;“80后”有范立础、胡壮麒、刘建航、冯宗炜、梁应辰、崔国良、熊远著;超过70岁的有牛憨笨、吕志涛。平均年龄88.6岁。 XuZgyt"=r
0TICv2l!
两院逝去的40位院士中,中科院院士陈能宽是唯一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4j i#Q
(4`Tf*5hHa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时年76岁的陈能宽因在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和在爆轰物理、炸药工艺与炸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和组织领导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是极其崇高的荣誉。 R iV]SgV9
73tjDO7d
40位已故院士中有22位中科院院士,他们平均年龄89.5岁。其中过百岁的有王世真、蔡启瑞、任新民,“90后”有徐采栋、梁思礼、胡宏纹、陈能宽、王守觉、李荫远、张树政、薛社普、徐祖耀、谢学锦,“80后”有张本仁、黄志镗、游效曾、赵尔宓、苏锵,超过70岁的有刘应明、陈达、张家铝。再往下就是54岁的高山了。 3=UufI
/jq"r-S"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高山,长期致力于地球化学研究,在大陆地壳成分、壳幔交换作用以及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微区分析研究方面取得了有国际影响的系统创新成果。他的开拓性和基础性研究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和国际相关领域的发展。2011年他当选中科院院士时仅49岁,成为地矿系统最年轻的院士。对于高山的逝世,中国地质大学金振民院士曾赋诗哀悼:“高山此去无高山,天妒英才不复返。悲痛忧伤谁能知,流水高山知我情。”
60f%J1u
M$f_I +
高山离世,乃中国地球化学界的重大损失。他与其他已故院士聚集天国,共同期待着事业的继承者圆上他们的科技强国梦。(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