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光源厂家提供的配光曲线是抽取的典型光源的曲线,和实际光源的配光曲线有区别,特别是你这种中小角度的。假定他们是一致的,你也应首先测量手上样品光源的光通量具体数值,因为同一型号灯光通量也有范围。有了光通量,配光曲线,光源尺寸,你就可以建立模型了。然而真正的发光模型你又在软件中建立不出来,因为发光点是灯丝,不是整个par灯。这是没办法的事,你只能将配光曲线移植到par灯一个面上(前面的出光面),由此引起的误差,越是近场越明显。所以你才会去测量大于光源尺寸10倍距离远的照度,因为这样的误差应该不会超过5%。我不想去怀疑你的测量误差,比如暗室呀,水平呀,照度计呀,灯丝受力呀之类的。但是1.2倍的误差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8g<>,$
你都这么纠结这个问题,相信各种情况你都考虑了一遍。大的错误应该没有。所以考虑下是不是综合因素引起的。软件有时候不是真的很准,它自身计算误差可能都有3%。照度计实际最容易衰减,正常使用一年换个,非正常就说不好了,试试换个电池?厂家给的参数不一定靠谱,换个靠谱的模型验证下?par灯横放竖放不一样,容易受震动影响,验证下这个误差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