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列图的原理是显示光学系统在IMA面上的成像。换句话说,它就是通过计算,把一系列物方的点通过光学系统以后,成像在IMA面上的情况给实际绘制出来。 {[Y7h}7
=h|cs{eT\2
为了表现方便,它可以选择一系列预定的模板形式,具体来说,比如一个在轴上的点,从无限远成像到IMA面上,ZEMAX就模拟在无限远有若干个发光点(光束),这些点平行射入入瞳,然后经过光学系统,最后成像在IMA面上。显然如果光学系统是完美的光学系统,那么这些点成像点为一个理想的点。但对于实际的光学系统,就会成像为一个弥散斑。那么这个弥散斑在IMA面上的像,就是Spot Diagram。同理,在非轴上点,也可以参照主光线的角度和位置,形成一系列的发光点,经过入瞳最后成像在IMA面上最后也形成一个弥散斑。 zks7wt]A
如何通过Spot Diagram观察出光学设计的质量,简单说,这个弥散斑越小越好。如果你发现弥散斑足够小,满足你对光学系统最小弥散斑的要求(spot diagram的单位是微米)那么你的光学系统就完全可以进行实际的加工了。换句话说,就是你的光学系统已经可以设计完成了。 OW@)6
dKU:\y
如何才知道你的光学系统足够的好?这里有个参考,就是airy斑的参考。airy斑是物理光学的一个概念。它指出在形成的弥散斑直径在2.44*F*(主波长)以内的时候,该光学系统可以认为是理想(完美)光学系统。这样当你在Spot Diagram图中,在setting菜单中,设置显示airy斑。然后发现你的点列图完全都在airy斑环之内,你就可以认为你的光学系统设计已经完美。但实际上,很少有光学系统,可以满足符合airy斑直径的要求。那么说明你的光学系统有像差。 *_#2|96)
VmQ'
究竟是哪种像差在起主要作用?主要的像差有,球差,慧差,像散,场曲,畸变。这些像差在spot diagram上的表现各不相同。但由于一个光学系统通常是各种像差的混合。因此需要你对spot diagram的形状进行判断。确认是主要是哪种像差,然后通过修改玻璃,或者曲率以及光阑的位置等加以调整。 9rT^rTV
ScD
E)r
不同的像差有不同的像表现,同时随着像差的大小不同,这个像,也叫斑点的大小也不一样,显然像差越小的光学系统,其斑点也越小。衡量这个斑点大小有个定义,就是RMS半径定义,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几何半径的定义。RMS是均方根半径,可以定量的反映这个系统实际的斑点大小。 9y5JV3
In1n.oRFn^
在Spot Diagram中还有几个参数可以参考,RMS RADIUS,均平方根半径是一个重要的半径参数,它是弥散斑各个点坐标,参考中心点,进行的坐标平方和后,除以点数量,然后开方的值,这个值的半径可以反映一个典型的弥散斑的大小,以定量的反映这个系统实际的斑点大小。但它不是全部弥散斑的直径,全部弥散斑的直径是GEO RADIUS。RMS RADIUS是重要的反映弥散质量的参数,它和在优化中和MTF的值极大的吻合。(就是说MTF的某个视场最后值就是RMS的半径) }BL7P-km
j&Xx{ 4v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射入入瞳的光线排列会对最后的RMS半径等有影响,但并不大。 }' Y)"8AIA
2QAP$f0Ln
关键影响RMS半径的是,每个airy斑的中心点参考点的选择:一种选择的方式是根据主光线的位置做为斑点中心光线的中点。另外一种方式是采用斑点的实际重心做为斑点中点。 r%iFsV_
qnWM %k
对于一个轴对称系统,在轴上,显然主光线中心和斑点重心是一点没有差别,但在轴外点成像。主光线的中心计算出来的RMS显然要比斑点重心计算的RMS半径要大。其实,通常采用的是斑点重心的参考中点方式。 $U9]v5
t6mv
Spot Diagram与Ray Fan的区别: GRkN0|ovfj
yE,qLiH
Spot Diagram的形成,我们也可以在轴外子午面上选择一点做为发光点。这个点同样将光线射向系统的入瞳和光阑位置。和Ray Fan不同的就是,这次我们考虑的更全面些。这一束光线不是Ray Fan的一个子午面方式,而是一个面阵的方式发散。而是全面的射入入瞳。为了计算和比较,有几种布置光线的方式可以选择,比如随机点方式,矩形方式,圆形方式,还有三角方式等等。目的是能尽量保证平衡射入这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