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发展中五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色温范围、照明标准、亮度范围、照明总均匀度和眩光控制。 77aUuP7Iw
qTwl\dcncC
摘要:最合适的LED照明灯具色温范围,应该是接近太阳自然白光的色温范围才是最科学的选择;较低照射强度的自然白光,就可以达到其他非自然白光不可比拟的照射效果;最经济的路面亮度范围应该在2cd/m2以内;提高照明总均匀度和消除眩光是节能降耗的最有效途径。 sKR%YK
"A
,3MHZPJ?k]
关键词:LED,色温,自然白光,高压钠灯,太阳光谱,显色指数,CIE标准照明体D65,平均亮度,照度,显示能力,照明总均匀度,眩光,阀值增量,节能降耗 I?%q`GyP5
'/9MN;_
引 言 :AqtPV'
@icw:68
在白炽灯、高压钠灯的年代,人们对照明灯具的色温没有选择的余地,只好默默地接受与适应。但是,进入了可以选择色温的LED照明灯具时代,选择什么样的LED照明灯具色温,就变成了一个亟待对它有明确清醒看法的问题了。这是事关节能与照明品质的大事,容不得我们马虎应对。 `_ M+=*}
,D(Bg9C
有一种说法,倾向于搬用欧洲的嗜好,选择2700-3200K的色温范围。据说这是欧洲人偏爱的色温范围。对此,本人有不同的看法,谨提出来与大家商讨: SAf)#HXa
b2[U3)|oO
1、人脑对事物的识别与应答机制 vSoG] :1
(f_J @n
人脑通过眼睛得到外界事物影象的第一反应,就是把所获取的影象与原本存储在大脑记忆体中影象信息相比对而识别,接着马上做出相应的应答动作。如果所获取的影象信息与原存储信息越接近,识别的速度就越快,应答也越敏捷。驾驶员晚上如果在与白天自然光相差越远的低色温灯光下,对所获取的影象的识别就越费力,识别速度就越慢,应答速度也跟着越慢。应答速度减慢0.1秒的结果就足以让事故发生率猛然突增。为补偿这种昼夜色温差别照明所带来的缺陷,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照明强度,以提高在低色温下的识别速度,这就意味着增加能耗。 vUO[V$rx
KC2Z@
从动物进化到人类的数十万年漫长过程当中,人类一直都是生活在太阳的自然光底下,进行着一切生产与社会活动。漫长的自然选择与进化的结果,使得人类的眼睛最适应的色温范围就是太阳自然白光的色温范围(5500-7500K)。人类的眼睛在这个色温范围内,对动、静物体的辨识能力最强;在这个色温范围内,人类对外界事物的应答能力也最敏捷。因为,人们大脑记忆信息库里面所储存的物体影象信息,大都是在自然白光的照射下形成的。所以,最合适的LED照明灯具的色温范围,应该是接近太阳自然白光的色温范围,才是最科学的选择。 TqV^\C?
>t'A1`W
2、欧洲人喜欢低色温的生物、地理原因 +_S0
j;D$qd'J
那末,为什么欧洲人喜欢低色温呢?这是有其人种与地理上的原因的。欧洲人为白皮肤人种,白色的光线会使白皮肤的人显得苍白。甚至有夸张的说法,就像死人的颜色,所以他们偏爱暖色调是很自然的。但是我们是黄种人啊,太阳自然白光的色调并不会使我们显得苍白。还有,欧洲大部分地区地处高纬度、气温较低的地带,这也是促成他们偏爱暖色调的地理原因。但是,我们是地处四季分明的温带,并没有漫长的寒冷冬季,跟随欧洲人选择太暖的色调,就有点大可不必了。 T@#?{eA
<
]+Mdy
3、黄光雨雾穿透能力的合适应用场合 C0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