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身考虑 7~!F3WT{
1. 耐用度(Durability) D+"+m%^>C
@直筒型结构较紧密,容易製成中央调焦防水机型, 比较耐用. &n~v;M
@廉价普罗型结构较弱,不耐撞,光轴容易失行.高级机型大都较笨重.至近期才出现较廉价的中央调焦防水机型. D.*o^{w|
2. 防水性(Waterproofness) @WR= water resistant 可防止水花溅入机身内,但不能抗水压. >G}g=zy@
@WP= water proof 通常内部镜身注氮,橡胶O环封口.可抗水压由一米至五米不等,镜身内部不会积聚水气或发霉.但若保养不佳最外镜面亦可发霉或括花. (JIS 6=日本标凖防水1米/ 5分鐘, JIS 7 =日本标凖防水5米/ 5分鐘) 85qD~o?O
3. 对焦系统(Focusing system) L~{3W
@中央式: 镜身中央有大型调焦环,可使两边目镜一起对焦,另右目镜可独立转动调较右眼视距. 9i+.iuE%Bu
@独立式: 左右目镜分别可以个别对焦,水密性较佳,但日间观景却不方便. v\dP
@中央+独立式: 镜身有一中央大型调焦环,环分 2 部份,合在一起时可作中央对焦,分开时可左右眼独立对焦,为最佳对焦方式. #83pitcc
@内部对焦: 对焦时移动镜身内部组件,机身长度保持不变,为防水设计. /@Ec[4^=!.
@外部对焦: 对焦时移动目镜部,机身长度会改孌,水密性较差. Cq[<CPAS
4. 目镜眼杯(Eyecup) s2"<<P[q'
@橡胶型: 传统橡胶式眼罩,戴眼镜的话可将眼杯反下,但眼杯容易变形和留下摺痕. 8c%_R23
@拉出推入型: 戴眼镜时眼杯可推入目镜内,不戴眼镜时可将眼杯拉出,较高级机型使用. 5+[ 3@
@旋转型: 眼杯接目环可旋入旋出,方便不同视距人仕,是最佳设计. `Ha<t. v(
5. 机身包胶(Armoring) N"A`tc5&
@传统珠皮型: 外层包著硫化锌珠皮,美观但没有保护作用.
6)yi^v
@包胶或合成物料: 并不代表防震,更不代表防水! 只代表可以轻微吸震、较易手持、防滑. 2:G/Oj h&]
6. 德国和美国式(German or American Style) qaG8:
@专指普罗镜身设计,德国式为2截式设计,镜筒可拆开,美国式则为一整个机身设计,比较耐用. p(.z#o#
7. 重量(Weight) dfT
@口径4cm,重 500-800g的机型都较易手持,掛在颈上亦无问题. uU/'oZ?
@口径5cm,重约1Kg 对某些人来说可能较重,但机身只要设计得当,分散重量,仍可手持使用. -8Hv3J'=
@口径5cm,重量超过1Kg者,如Fujinon 7x50,Leica 10x50 BN 等,较适宜安在脚架上使用. #+L:V&QE
@直筒镜结构紧密, 使用时双肘成直角垂下,使镜身重量由骨骼支撑,较适合长时间使用.使用普罗镜时双肘则倾向向外撑开,使鐘镜身重量由肌肉支撑,不利长期使用. YK>?;U+|
@口径7cm以上者,基本一定要用脚架支撑. ){4 !
@口径太少,重量太轻如迷你型双筒镜,如Zeiss 8x20 ClassiC,虽易手持但重量太轻、惯性不够,容易随呼吸脉博跳动,亦不利手持观测. cYz|Ux
8. 影像防震装置(Image stabilizing system) i-,_:z=J
@机械式:稜镜或物镜部份以机械弹弓、缓衝系统减低震动,使高倍影像变得较稳定,缺点是手部需长时按钮,价钱超贵! (如 Zeiss 20x60 I.S. 要三万多港元) wL[{6wL
@电子型: 电子感应系统以电力驱动稜镜不停调较角度,以补偿震动之影响.缺点是稜镜常移位, 导致影像清晰度下降.此外价钱也昂贵. (Canon 8x25 I.S. 最平机型也需2000港元.) ?g4S51zpp
@影像稳定双筒镜质素一般不俗,但最后光学质素又不一定最高. }p `A>
9. 双筒镜的保养(Maintenance) Qrw:Bva)
@双筒镜最忌撞击,尤其廉价机型. i2E@5 v=|Y
@观景时不要把鼻子靠近目镜,引致水气积聚.当外露镜片沾上油污时,可用药用酒精 (isopropyl alcohol 70%) 和特殊微纤维布料(microfiber cloth)把油污擦去. a+<{!+3v
@防水型号若沾上海水,可以清水将之冲洗乾净再风乾. |:pBk:
@长期不用时, 将之放在装有防潮珠的密实袋或电子防潮箱内,但切勿放在皮盒内,因为皮盒易发霉和吸水. I ;F\'P)e
@若镜身内发霉,不应自行拆散清洁,最好寄回原厂修理. *_@$"9
---------------------------------------------------------------------------------------------------- 7X <#
规格考虑 +LF`ZXe8l
1. 物镜口径(Objective diameter/Aperture) LoW}!,|
例: 双筒镜 7x50 这规格中,物镜口就是50mm.口径越大,集光力越高,所见暗星越多,图像越亮,解像度越高越锐利.但一阔三大,重量也更大!而且大镜较难研磨.4cm级较轻便,但所见暗星不及5cm级.3cm 级集光力比较弱,但较轻巧,日间观鸟比较方便. 比5cm大的机型都较重,而且较难保持平衡,需用脚架支撑.总的来说,8x40,10x40 等机型较方便,适合一般用途.8x30机型最适合观鸟.而较大型的7x50, 10x50 则较适合天文用途.注: 集光力是指物镜收集光线比肉眼强多少倍的能力,纯以物镜面积计算,公式是: 物镜面积 / 瞳孔面积(7mmx7mm).然而镀膜、制作精度也会影响光度.一枝优秀的10x40的光度是可比中级的10x50高! ^#]eCXv
` >[Offhd
2. 倍率(Magnification) (}
wMU]!_
例: 双筒镜7x50 这规格中,放大倍率是7x 或7倍.倍率计算公式: 物镜焦距 / 目镜焦距倍率是指将景物拉近的能力.举例来说,一枝10倍双筒镜可将1000米外景物''拉近''到100米处. 其实际观察大少等于我们走近到100米外观景.放大率越高,所见景物越大.倍率较高者会使背景较黑,暗星较易呈现,但高倍率会令图像变得较朦,亦会将手震幅度放大 (optical leverage effect),使图像摇动不已.一般来说10倍乃是一般人之极限.低倍率情况下图像较光,亦较清晰锐利,色差及其他像差亦较少.但背景光害之影响亦会较利害,减低反差.而且解像力不足会使疏散星团不能分解清楚. kL"Y>@H
\G2PK&)F
3. 出射光瞳(Exit pupil) 2%vG7o,#
计算: 物镜口径(mm) / 倍率当你手持双筒镜使目镜距离眼睛约2尺时,你会见目镜中央有一个圆型光点,其余地方为黑色.这光点就是出射光瞳.出射光瞳首先告诉我们望远镜的质素.质素上乘者出射光瞳为一个完美清晰的圆形光点,位处中央, 周围呈黑色. 对普罗棱镜机型而言光点内有棱镜影子代表棱镜是次级玻璃(BK7).周围漏光则代表钟镜身防反光不佳.出射光瞳偏向一方或成榄核型则代表内部光轴娈歪.出射光瞳越大,代表图像较光及较清晰锐利 (倍率低) 而且眼球较易看到图像,适合海事、环境不断晃动场合下使用.出射光瞳太细会使图像难于对准观测.但过了7mm 即超越人眼瞳孔极限大少,一部份光线便散失掉,造成浪费. 而且人越老瞳孔越细,如50岁的人瞳孔夜间中扩到最大亦只有 5mm! 故此 7mm机型如 7x50, 8x56,10x70 开始乏人问津.出射光瞳 5mm 机型如10x50, 8x40 反而最为适中.在日间我们眼睛瞳孔直径约2-3mm,故此出射光瞳少于3mm的如 Leica 8x20 BC 于日间观景没有问题,但夜间使用就不适合. <OTx79m
~z'Y(qG
4. 视场(Field of view) \m#{{SGm
视场即是我们观景的范圉.视场越大,观测范圉越大.视场表示方法有数种:1. 度数: True field of view = 7* 表示视场(整个直径)可见7度视野.天空由东到西180度,月球视直径半度,亦即表示视场直径内可容纳14个月球连成一线.2. 以尺表示: True field of view = 373ft/1000yards. 即观看1000码外景物时可见视野范围为373尺.以简单三角学计算,把373尺除52.5 即可计出度数.3. 表面视场: Apparent field of view. 视场大少取决于目镜设计方式.同样目镜下,倍数越高,实际视野一定变窄!比较不同目镜一定要用数面视场,计算方法很简单: 数面视场= 实际视场 x 倍率. 如一枝 10x50 7* 目镜数面视场即70度.数面视场60度以上机型称为广角镜,视野宽阔,但边缘通常较多像差,图像较松散.使用优质机型如从大窗口观景一样,非常过瘾.即使边缘有点像差也是值得.50-60度是标准机型,在视野和外围成像取得平衡. 50度以下像由饮管中看风景,视野太窄,感觉不好. jD?*sd
S3^(L
5. 视距(Eye relief) *iJ>@vew
视距指在能够清晰看到整个视场下,眼睛和目镜之间最短距离.视距长度以mm表示,取决于目镜设计.视距太短时,若眼睛不是贴近目镜玻璃便导致视野边缘失光,不合戴眼镜人仕使用.?视距太长,图像容易有黑影出现,但只要将眼杯拉长问题即可解决?.戴眼镜人仕请选视距14mm以上之型号.又要视野大,又要视距长,又要像差、眩光少,目镜需要复杂多镜片加上高级镀膜设计,目镜部份亦因而变得巨大,导致高级双筒镜价格水涨船高,非常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