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 耿春明
+ug2p;<B
&L?]w=*
摘要:采用块状工具电极的精密电火花磨削加工法是低刚度轴和微细轴类零件电火花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过去采用的是径向进给方式。文章提出一种新的块状工具电极的进给方式——切向进给方式,阐述了这种进给方式的优点和应用前景,并进行了初步的验证试验。 b49h @G
e<=Nd,v4;
1 精密电火花磨削轴类零件的两种主要方法 VByA6^JR
=to.Oa RR
块状电极径向进给电火花磨削法 {na>)qzKP
Wf8@B#^{
块状电极径向进给电火花磨削法亦称成形块反拷法或反拷模块法。它是采用表面形状与微细轴母线形状相同的块状电极,使成形表面正对着转动的微细轴的轴线作径向伺服进给。 jf1GYwuW*
mDp8JNJNE
线电极电火花磨削法 XY6Sm{
EX!`Zejf
线电极电火花磨削法,是日本东京大学的增泽隆久教授于1984年发明的。它特别适合于精密电火花磨削微细轴类零件。线电极电火花磨削法用沿固定在数控工作台上的导向器(不是转动导轮)的导向表面作均匀移动的线电极作为加工工具,数控系统控制固定导向器切点的相对运动轨迹,使线电极沿转动的微细轴的径向和轴向作伺服进给。 |ITCw$T
eB9&HD:
两种加工方法的比较 p ]jLs|tat
G?LC!9MB
由于放电加工区大小的巨大差异,块状电极法的蚀除速度明显优于线电极法(约为5倍以上)。 #+_=(J
4noy!h
由于块状电极法工具电极的损耗不能及时补偿,导致经常中断加工,需要经常测量加工尺寸,观察工具损耗情况,更新工具的放电工作表面。由于加工过程的中断一般只能进行有限几次人工干预,故结束加工时工具电极表面的损耗情况难以控制,影响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特别是多件加工时,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的一致性差。而线电极损耗能通过线电极的移动源源不断地进行补偿,可以不考虑工具的损耗,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由数控运动精度来保证。 5`e;l$
M`
/Cy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