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了一下,版块第一页中时间最近的贴子,发贴日期是2021年10月,讲CSP QM!UMqdj
d%@0xsU1
现在的时间指针已经指向2023年最后一个月了,由发贴参与度可见,背光行业有多冷清,产业的滑落有多快。 lf\"6VIsR
ks$5$,^T2o
记得2004年,第一次接触背光时,是一家广东离松山湖不太远的一家做小尺寸背光的台企,厂里同事都叫这个为“背光板”。 Cpzd k~+H
LED光源为黄绿光居多,少量高端产品为白光,第二年就有主副屏、双屏的大量涌现。 Z4z|B&
导光板清一色为放电型芯放电加手工抛光(工程人员熬夜拿着不同目数的砂纸在导光板型芯靠近LED出光部打磨),入光处加一些微结构。 .}E<,T
`-nSH)GBM
到2005年中,转到北京亦庄一家韩企,做中尺寸背光,同事叫这个为BLU,17“~21”,多为CCFL光源,为灯管反射罩内侧反射层的反射率没少操心。 #WA7}tHb
两年后,开发生产LED的notebook背光,导光板厚度也从8~10mm降到3mm,工艺从大板裁切到注塑成型、挤出;Pattern方式也从印刷转为印刷或laser。 ; 8VZsh
};2Lrz9<
又过了几年,去了客户的首座高世代产线做TV模组,中LED背光的灯条从四边、双长、双短、单长、单短,再到直下,技术指标围绕着边框宽度(Narrow Bezel)、模组厚度(Slim)、能效、Costdown等方面展开,也在Curve背光、量子点、激光等方面做过一些技术开发。 !d0$cF):
配合3D等方向,在背光的Film、POL等方向搞过一些东西,搞些Demo,在市场的洗礼中,被淘汰了。 2SC'Z>A
Local dimming给直下式背光以新的生机,为以后的Mini LED背光奠定基础。 ]Y
&
2&
Y&VypZ"G>
后面的OLED兴起,LGD的W-OLED和SDC的RGB-OLED成本逐年降低、市占逐步增加. AU*]D@H
随着国内一座座G6的AMOLED投产以及Mini LED直显的商业化,成本直逼LTPS的LCD。 d+Mogku2
&WCVdZK:
Mini LED背光在中尺寸和大尺寸还有几年光景,可是BOE、三星的G8.6 AMOLED一旦规模量产,那Mini LED在中尺寸的日子就over了。 B'Nvl#
大尺寸MicroLED成本也在快速降低,从100+inch向下渗透,那背光的最后一块自留地也将沦陷。 ^`-Hg= d
_2k<MiqCD[
到那时,背光行业能做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