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19853阅读
    • 27回复

    我推导的导光板光能利用率测算公式,请指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9704006
     
    发帖
    124
    光币
    4558
    光券
    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7
    可以从辐射度学推导出输入光亮度和输出光亮度有如下关系: z4Zm%  
    L‘=[(L×(S1)×(sin(0.5×u))^2)×q]/(S2×(sin(0.5×u’)^2)) E I(e3  
    其中L,L'分别为输入输出亮度,u,u'为输入输出面的孔径角s1,s2为输入输出面的面积,q为各部分损失的乘积,测得亮度即可反求出q,(1-q)既是光能利用率。 tiE|%jOzt  
    下面添一个示意图,很简陋的。
    [ 此贴被9704006在2005-11-11 11:51重新编辑 ]
    1条评分
    by cyqdesign 威望 +1 | 理由: 需要这样的交流! 2005-10-27
     
    分享到
    离线625674402
    发帖
    143
    光币
    81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13-12-01
    高手啊。。。。
    离线eric1003
    发帖
    292
    光币
    398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9-06-03
    有没有进行验证?推导中采用的前提和各种近似如何?
    离线neoneongj
    发帖
    167
    光币
    64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9-04-27
    尊敬原创精神,谢谢
    离线steveli
    发帖
    99
    光币
    91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8-01-12
    very good
    离线gcwsz
    发帖
    6
    光币
    7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7-05-18
    邮件地址有误,应该是gcwgd@yahoo.com.cn
    离线gcwsz
    发帖
    6
    光币
    7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7-05-18
    厉害,实际上一些光学软件的模拟计算就是类似的一些公式,只不过这些光学软件的数学模型更加复杂,增加了更多的输入条件值。不过我感觉目前的光学软件只能做一些相对理想条件下的模拟,和实际的状况还相距甚远因为光线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线”,微立体角积分时的数量级的选择很不好定,定大了则结果很不准,定小了则计算机都算不过来,十年前我们有一个项目就是自己搞了一个数学模型来算,结果586的电脑要算2-3个钟头才能算出一个结果,累啊!结果第二年就出来了tracepro 1.13版本。还是用现有的软件比较方便一点。一点教训,供大家参考。gcwgd@yahoo.com
    离线美奇
    发帖
    42
    光币
    29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7-05-09
    嗯!! 不錯!!
    离线adalone13
    发帖
    87
    光币
    21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7-05-08
    的确是好东西
    离线9704006
    发帖
    124
    光币
    4558
    光券
    0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7-05-08
    楼上的,客气了。 d~u=,@FK  
    从毕业论文完成后,我已经不做背光研究了。帮不上你了。 RTc@`m3 M  
    正要辞去斑竹职务呢。 7 XxZF43  
    呵呵 k77IXT_7u  
    其实背光设计很简单的。 U*C^g}iA  
    记住: MR1I"gqE}I  
    导光板中光能总和是定值,或衰减。你的目标是均匀输出并且输出效率最高。 sG u.G  
    动脑想一下,你会得到设计方针的。 %P0  
    0 %~~IT}U  
    我曾经把我的论文发上来过。但考虑研究不够深入和成熟、没有进一步研究,并且我母校的实验室用此引进了项目,不便透漏太多,就删掉了。